一旦关中受袭,危害可就大了。
姚崇沉声道:“关中人口众多,粮食本供不应求。需要从江南、江淮运至,一旦关中八百里田地受到摧残,关中百姓将家无宿粮。仅靠救济,如何救济的过来?到时百姓流离,甚至民怨而起。若有心怀不轨之人趁机挑拨,说官家不修德,导致上天严惩?后果不堪设想?”
李隆基肃然而起,当机立断,道:“决不许此事发生,必需将蝗灾控制于陇右,将之灭于陇右,不能再扩大灾害,威胁关中。”
“陛下圣明!”姚崇提议道:“最好派一得力之人,负责此事。在下不信,我大唐找不出一个敢除蝗的人?”
李隆基古怪一笑道:“还真有一个!姚公你看!”他将裴旻的书信交给了姚崇。
姚崇见了全文大笑:“想不到在下与裴国公意见一致,心念暗合。”
“这就是智者所见略同!”李隆基道:“姚公还有所不知,静远为了灭蝗,不但跟鄯州刺史争了起来,还一脚踹翻了鄯州长史,这状都告到朕这里来了。”
姚崇意外道:“以国公的性格应不至于如此吧!”
李隆基摇头道:“姚公是有所不知。静远的心思,朕了解。他是气自己无能,奈何不得这上天,奈何不得旱灾,他心中窝着一团火呢。这蝗灾一出,他哪里忍受的了!这不,地方官员不同意,他自己调兵上了。还美名练兵,地方州府拿他毫无办法。只是陇右军只有七万,看不出成效。”
姚崇慎重道:“既然陇右各州刺史保守,不敢治蝗,那就让敢动手的来,国公必不会辜负陛下的厚望。”
李隆基主意已定,肯定的道:“静远就没让朕失望过。”
第十八章 军政专杀
李隆基一旦下定主意,刚果决绝的一面也体现了出来,道:“力士,替朕研磨。”
高力士立刻取过空白诏书摊放御前,熟练的研好了墨,将沾好墨汁的毛笔递给了李隆基。
李隆基奋笔直书,在诏书上写道:“今陇右蝗灾盛行,为祸一方,朕怜百姓之苦,特加封陇右节度使兼御史中丞凉国公裴旻为陇右按察使,全力剿灭蝗灾。若天降灾殃,朕为天子,一人受之。”
他按下了自己的大印,转交给姚崇道:“姚公,你看如此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