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章 对事不对人

“再之后,就是课程的设定,以及教学方式,我一直以为‘教’和‘学’是能相长的,……”

……

天已经黑了。

南大行政楼副校长办公室却灯火通明。

古文学研究院的领导们,教授们齐聚于此,一个个眉头紧锁。

人群最中间,是一道脊背笔直坐在那里的瘦弱身影。

“诸位,以上就是晚辈的愚见,若能对古文学研究院的教学有所助益自然是好,若是无用,便当是晚辈口出狂言了。”

黎云熙淡淡的说完这句话,就站起了身来。

她要走了。

李副校长看了眼在座众人,说道:

“好了诸位,小黎今天说的东西确实很重要,我已经让小赵做了记录,今天时间不早了,明天咱们再正式开会讨论讨论?”

古文学院的领导和教授们自然没有意见。

这些年过半百的长者,无一不是心怀对传承的一片赤诚。

黎云熙也算是他们学院的风云学子了。

不少教授都和她接触过,这孩子虽然有天赋,却从不恃才放旷。

进了娱乐圈之后,成绩斐然,但为人却始终谦虚恭谨,对他们这些老师和同学尊重如常。

这时候,这些教授们已经选择性忘记了——

去年那段给小黎同学上网课,却时常被怼得哑口无言,摔门而出的岁月了。

今天这番胆大妄为的话,换个人说这些教授可能早就跳起来骂人了。

但这番话既然是出自黎云熙之口,那就值得他们仔细思考思考了。

是啊!

同样是自诩对华夏历史如数家珍,但他们这些人,好像也只是如数家珍而已了。

比谁了解更全?

发掘更早?

理解更深?

可治学是为了什么?

是致用啊!

是他们着相了。

谁说学古文学,学历史,就只能做做研究,当个教书匠,没事儿就掘个墓,往前数三千年的!

他们能做的事情还多着呢!

没看见古代的皇帝从小学习经史子集,那叫一个博古通今。

以史明鉴,可以知兴替。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

活了大半辈子,竟然还没有一个晚辈看得透彻。

“好好好,那我们明天再开会,八点是吧?那我得早点回去睡觉了。”

“人老喽,这身子骨比不得你们年轻人,不行喽!”

之前还跳脚的董教授,这会儿是最积极的。

夏教授不仅是黎云熙的老师,也是古文学研究院实际的负责人。

他对自己这个学生也是再次刮目相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