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19章招工

中午,王瑶回来,两人商量了一下。

从集团抽调几个人出来,去农场上班。

主要是人事和财务。

两人还捋了下招工的标准。

“初中以上学历,男女不限。”

“农场子弟优先。”

“年龄1830”

“身体健康。”

这条件已经是够宽泛了。

只要是个健康的人就行了。

为啥要求这么低呢?

主要原因就是为了安排农场子弟就业。

以前待业青年找不到工作,农场就给几垧地,这就算是安排就业了。

后来,很多人都不种地进城打工了。

这也就形成了一种习惯。

只要一毕业,不管是男孩女孩,都离开农场,去南方打工。

搞得现在农场人口锐减。

尤其是年轻人,更是有一颗不安分的心,总想着去城里闯闯。

如今柳编公司是成立了,可招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你工资给低了,没人愿意来。

给高了,倒是能把外出打工的留下,可是这些人心都野了,留下也不一定能好好干。

这才是卢昌华和王瑶头疼的事。

“待遇上,我看给1500的底薪,再加计件。多劳多得。”

王瑶提议道。

“行。培训期间,按底薪发放,包吃包住。”

下午,王瑶去了集团,就开始安排人员准备明天下农场。

这些人都是临时的,有合适的人顶替,他们还得回北宁。

没办法,让他们放弃集团的待遇去柳编公司,没人愿意。

第二天,卢昌华和王瑶带着人事和财务返回了农场场部。

李伟在机关招待所安排了三个房间。

由农场的名义发下去招工通知。

各分场和连队都用大喇叭通知了,还张贴了招工启事。

这下,整个长水农场算是热闹了。

巧手柳编公司招工的事,算是99年初最热门的话题。

有适龄的孩子都对这个柳编公司感到好奇。

很多人都不知道这是干啥的。

有些老人倒是一知半解的。

“就是编筐编土篮子的”

有些外出打工的人有些眼光,在商场里见识过的,都隐隐约约觉得,自己的家乡有了变化。

这个柳编公司就是一个明显的征兆。

农场以前都是围绕着吃打主意。

种粮食,加工粮食,哪怕是食品厂做面包也没离开吃!

现在突然出现了一个柳编公司,这可不是吃的。

这说明啥?

这说明农场的发展思路变了。

也开始紧跟市场的步伐了。

这算是真正的变化。

得到消息的分场连队,拉着一车一车的人,涌向了场部。

卢昌华两口子和人事财务用了半天时间,把招待所的三间房布置了出来。

一间是这两个女同志的宿舍,一间是财务室,另一间就是人事办公室兼招工处。

她们从北宁拿来了一百多份的空白报名表。

因为在卢昌华和王瑶的想想中,这些足够了。

可谁知道,仅仅一天时间,报名表就用完了。

最早来报名的,是场部和六分场的子弟。

场部驻地在六分场辖区。

也就是说,场部机关和直属各单位都建设在六分场的土地上。

而六分场的家属区也跟场部家属区连在一起。

所以很多人说去“场部”和去“六分场”是一个意思。

都是去场部。

就这些各直属单位的子弟就用完了报名表,这还不够呢。

卢昌华赶紧拿着报名表去了机关。

让机要室重新制作,打印出来。

然后再复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