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2页

既然发行的理论不同,中国货币就有很大的灵活性。国家没办法完全掌握社会交易量,至少现阶段的技术能力不可能支持这种程度的掌握,预估社会交易总量,加上对一部分国家能够掌握的对“劳动力”的购买交易,就成了货币发行的基础。以这两者为基础,部委自然占据了天大的优势。

韦泽创立了这样的货币发行模式和理论,所以他未免有些遗憾。省里面只是觉得部委牛的很,管的宽,而且非常能干。可到现在为止,韦泽就没见到有任何一个省里成员对部委真正力量所在提出过质疑。这就跟一个人抱怨自己没有对手强大,只是讲对手穿得好,装饰多,却根本不提及对手肌肉丰满,训练有素。

“我要说的和税收无关。”韦泽先回答了李维斯的问题,“我想说的是,未来五年,估计中国粮食产量就会全面超过人民的需求。你们提过谷贱伤农的问题,我的想法不太一样,既然饿死人的情况不太能出现,那我们就在制度上对人民实施兜底模式吧。”

第139章 更正确的选择(十)

国家有保证人民不饿死的义务,这在中国不是个新鲜话题。不过从韦泽这里说出来的时候,李维斯也被吓了一跳。

“如果按照我的计划走,未来十年内中国每年的粮食产量将永久超过中国人口需求量之上。”韦泽边说边拿了张已经写好的纸递给李维斯。上面有个很简单的介绍和小学数学水平的计算公式。

民朝现在的耕地面积在30亿亩以上,平均一亩600斤,就是18000亿斤。按照18亿人口来计算,人均粮食1000斤,想饿死人的难度不是一般的大。不过韦泽也不敢把大话说尽,毕竟在21世纪的时候他在网上看到一个案例。某位兄弟热爱上网,拒绝工作。最后因为营养不良而死。虽然这种案例十分罕见,不过还是不能排除在外。而且养懒汉,本来不是共产主义的本质。马叔说过,共产主义的诸多基本前提之一就是“劳动成为人们的需求”。养猪也从来不是韦泽的爱好,韦泽对美国的选举制度兴趣有限。美国唯一让韦泽觉得大有道理的,或许就是美国那种贯彻资本主义凶猛竞争的制度。竞争虽然很残酷,但是没有竞争只有死路一条。

失去道德,失去很多;失去竞争,失去一切。

“难道国家从此之后再也没有饥荒不成?”李维斯的声音里面有着莫大的怀疑,仿佛怀疑的不是韦泽的话,而是在怀疑听到这话的自己是不是真的清醒。作为一个亲眼见过饿殍遍地的人,不过是二十几年的时间后,突然得知以后粮食吃都吃不完。这种变化带来的不是喜悦,而是深深的不解。

“任何时代,懒人都会被饿死。那个故事你总听说过,有个人脖子上套了个饼,可他懒得连转个圈都不愿意,于是脖子上套着大饼饿死了。”韦泽对于懒惰者没什么同情心,这话说的也算是冷若冰霜。

“可是……”李维斯看着纸上简单的介绍,介绍非常简单,所以李维斯很怀疑省里的人能否真正看明白。身为总理,他倒是知道民朝的家底。对于民朝来说这些数据不稀奇,唯一问题就在于,这需要一个更强大的物资流通。北美与东北作为民朝的粮仓,需要把当地海量的粮食运输到人口密集的非农业区。例如江浙一带。

“另外,我还有迁都的打算。”韦泽抛出了另外一个大消息。

“迁都?”李维斯那种不现实的感觉登时飞到了九霄云外,这个消息实在是太震撼,让李维斯连不相信的感觉都没有了。

“我想迁都到北京。”韦泽答道,看着李维斯瞪得溜圆的眼睛,还有不自觉长大的嘴,韦泽摆摆手,“这件事当然要在中央委员会讨论。”

“都督……你要迁都到哪里?”李维斯好不容易才问出个问题。

“我想迁都到北京。现在南方各省已经稳住了,倒是北方这些年局面不是太好。迁都到北京,正好能够让大家的注意力不会全部转移到南方。”韦泽给了个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