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楚材仔细地打量了一下王敬诚的脸色,看不出丝毫作伪的样子,心中感动坏了,连忙道:“楚材新来后到,还望王大人指教。”
“居士这话毫无道理。你我并非初次相识,想当年在蒙古在西域,常常朝夕相伴之情形,仍历历在目。居士的才学,王某难及项背。”王敬诚道,“如今你我将同朝为臣,为国王效命,正是大有可为之时。居士不要囿于他人的偏见,而让你我之间生隙,居士比王某年长,不妨以‘从之’呼我?”
“那楚材就恭敬不如从命了。”耶律楚材道。
“国主自燕京言居士转投我国,王某喜不自胜,恨不得能即刻见到居士。”王敬诚道,“在下在中兴府为居士及家眷觅了一处大宅,若是居士不喜,在下可以再寻他处置宅。”
“楚材万分感谢从之的美意。”耶律楚材道,“楚材有一居处就已心满意足,不敢再劳烦从之辛苦。”
赵诚见这两人没完没了,他放下自己的儿子,一左一右地挽着两位臣子笑着道:“两位不妨以后再叙旧,这些场面上的话以后还要少说,本王最喜欢爽快之人。”
“是!”耶律楚材与王敬诚齐声道。
“今日我大军凯旋归来,普天同庆。”赵诚兴奋地说道,“今日殿中设宴,本王要大宴群臣诸将,封赏三军将士,加官进爵!”
赵诚当先一步,带着妻小步入中兴府。诸臣诸将喜气洋洋簇拥在侧。
第五章 秋收(五)
这一夜,中兴府内家家张灯结彩,欢声笑语,普天同庆。
赵诚第一次正式大宴群臣诸将,就是那些劳苦功高的普通士卒也人人得到一壶酒和额外另加的一串铜钱。而这一夜城门不禁,市井中商铺酒肆高朋满座,不当值的军士在城中酒肆中饮食都得到店家特意的优惠。中兴府街头灯火通明处,有人喝醉了舞刀而歌,歌声中充满悲壮豪迈之气。
中兴府城中的大殿,根本谈不上什么金碧辉煌,党项人留下来的皇宫已经破烂不堪,赵诚入主中兴府以来,就一直大部弃用至今,从未花过心思料理,更是让这座宫殿破败下去。一角屋檐下还有燕子南飞后留下的泥巢,差一点就曾飞进寻常百姓家。赵诚将就着使用,斑驳难看的墙壁用行军帐蓬给遮挡住,找来地毯盖在破损的地面,却有好事者拍马说赵诚勤俭质朴爱民云云。
赵诚绝不会是一个不会享受的人,而是根本就没有时间去想这种事,或者局势绝不容他这么想,这似乎是历代开国之君的通性。
文臣武将俱在,虽然挤得满满当当,赵诚还觉得人才太少,但好坏也有了颇为可观的班底。王敬诚、耶律楚材、刘翼率诸文臣坐在赵诚的右手。就连西平府高智耀也被从灵州取道回中兴府的赵诚带回,正满怀憧憬地看着赵诚。何进、铁穆、萧不离、陈不弃等将领坐在赵诚的左手,大司农吴礼吴克己担当司仪——尽管他自己都不太清楚何为司仪。
甚至连厨子和侍佣都没有来得及配齐,他们应该被称为御厨和太监、宫女一类的人物,更无一班歌姬歌舞助兴,赵诚就在这样的情形下举办了真正属于自己的国宴,虽然简陋至极,但是气氛却是极热烈。酒自是足够了。这正说明国家在草创之中,上尊号、立朝廷、修官制、定爵禄、制礼乐就成了立国之初最重要的事情,环伺在侧的敌人还很多,他未来地路还很漫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