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0页

最后还是以义学夫子父亲的身份,在门口登记了名姓后,又被自家女儿赶过来给领进去的。

他在女儿的带领下在义学内转了一圈,看到了刻苦读书的孩子们,看到了一把年纪还在学习认字的老人家,走在其间,感觉到的只有努力求知的氛围和心头久违的宁静。

苏盛才真正明白皇后娘娘叫他去义学转转的用意,也明白女儿为什么会喜欢呆在这义学里,心甘情愿放弃无忧无虑的闺阁生活,选择当这义学里的一名夫子。

因为这真的是一个能激励人向上的地方。

那自家女儿曾经呆的女学,皇后娘娘一力创建的桃源镇,又会是什么样的呢?

苏盛突然也想去看一看。

年底,天子广发檄文,昭告天下。

檄文的内容震动了无数人。

户部与皇后各自拨出一半银两,欲在年后春来之时,在大雍各州,郡,县建立义学,贫苦家庭里的孩子,还有育婴堂的适龄孩童,只要通过义学的考核,便可不需任何花费,进义学念书识字,衣食住行,乃至笔墨纸砚,都由义学来提供。

檄文广发天下,再由各地官府向百姓宣发,这一年的年尾,对于贫苦人家来说,比之往年更多了几分欢欣。

然而最让人震惊的还是檄文里其中一条内容。

育婴堂的孤儿,同样可以获得进入义学的机会。

在世人看来,那些育婴堂的孤儿,只需要让他们吃饱穿暖就好,无父无母之人,连自己的根在哪里都不知道,等长大成人后,也无非是当丫鬟小厮一类下人的命。怎么能拥有跟普通百姓家里的孩子一样的念书的机会。

就连平民百姓中,有很大一部分人也是这般想的。

不这么想的,就剩那些家里曾经丢过孩子的人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