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只有五位,大雍的学子们却是多不胜数,谁不想成为五位先生徒弟中的其中一个。
又送走一波前来讨教通过考核办法的亲戚,舒一池已经暗暗有些后悔亲自回家报喜了。
牧云开那里同样有这么个想法。
越州,涿亭郡,钟家村。
钟家村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村子,不过作为大雍肥料的率先受益村,之后又有了种植棉花的途径,钟家村的百姓们不说家家已经富裕起来,但也能维持着吃饱穿暖,家中还能留下一些余财。
有了余财,百姓们自然是想着能够去送自家的孩子去私塾念书。若是有念书的天赋自然是好,保不齐以后参加科举能考取功名光宗耀祖,天赋不好也能识上几个字,总会有用。
钟家村里,若论谁最有念书的天赋,首推的便是钟老二家的钟启晨。
钟启晨原名并不钟启晨,而是叫钟二柱。因着在读私塾的时候就被私塾里的先生发现了他念书上天赋,他的私塾先生便给他改了名字,让他试着去考越州书院。
那一年他十二岁。
这个年纪考越州书院有些早了,其实就连私塾先生对于钟启晨能不能靠上都觉得玄乎,但钟启晨自己却是一个极有信心的孩子。
他坚定自己能考上,之后越州书院那一届的录取学子中,还真有他的名字。
去了越州书院不说,现在更是拿着一封推介信去京城参加陆琴风那几位先生的考核去了。
自认慧眼识珠的那位私塾先生几乎是翘首企盼的喜信传来。
别看他今年已经五十有六,但要是那五位先生的其中一个能让他拜师,他也绝对会二话不说直接拜了。
不过自己学识平平,想想也不可能。
但若是自己教过的学生能够拜了那五位先生为师,也是一份了不得的荣耀了。
这一天的钟家村依旧是平静的钟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