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不是客气,也不是咱们赶你走。“桂家村最年长的那个寡妇今年已经七十有三,按照桂家村的人叫法,水玖也随着喊她一声桂婶。桂婶倒还精神矍铄,就是两只眼睛不大行了,看水玖也只是模模糊糊,说话时总习惯性的把手往前伸一伸。”箬华先生,你是个贵人,我听他们说你生的也好看,将来肯定是要做个富贵上等人的。咱这桂家村没什么东西好留念的,就这壳儿烟,从前咱桂家村男人们出去,都得带上这个。“
桂婶说着,将壳儿烟又郑重地打进水玖的蓝布包袱皮里头。
水玖在第二天早晨天刚亮的时候离开了桂家村,和其余曾经寄宿在这里的江南义军们一样,他走的时候也挥舞着胳膊,冲一直扶老携幼送到山拗口的桂家村寡妇们挥手笑道:”都别送了!回头得了空儿,我还回来瞧你们。“
桂婶叹了口气,一张苍老脸上满是褶子,嘴唇紧紧地抿着。
有个年轻的小媳妇子向来性格泼辣,见大家都情绪不高,这时便接嘴道,”这兵荒马乱的,就算箬华先生你以后当真回来寻,说不定就连桂家村都没了,到哪寻我们去?“
水玖故意笑得明艳,宽慰她道,”山不转水转,总还有相见的日子嘛。“
”哎,就是这样说!“最年长的桂婶又咳嗽了声,打断了小媳妇的埋怨。”出门讨个口彩,箬华先生这趟走得远,一路上多保重啊!“
”啊,桂婶也多保重。几位嫂子们,也都多多保重。“
水玖与桂家村的寡妇们逐一告别,背着桂家村寡妇们给他整理的包袱皮儿,手里头提着半根枯枝做的拐仗,打算先去碎石滩看今日能否蹭到渡船。
江南义军众人都是绕过这一段路去靖西府的,而且已经走了这许多日,水玖要是想再赶上栓子甚或王伯,就只能走这条最快的路,从碎石滩渡船。之前他来来回回不晓得到了多少次,渡口都是空荡荡的,只看见屯兵的官兵。
但水玖历来心细,船虽然不开,却让他发现了个奇怪的事儿。
最后一次到茶馆探消息的时候,他发现沿着碎石滩,从各处赶来了一批衣衫褴褛、腿上绑着绑腿、穿着套鞋的邋遢汉子。这批人或三五成群,或十几个人结队,到了茶馆坐下后也不喝茶,拿出馊了的干馍馍就着打来的冷水吃喝。每到了一批生面孔,就要眼巴巴地问茶馆老板:”咋渡船不开啦?“
每日都有几茬人来问,后来那茶馆老板不胜其烦,直接在茶馆门口挂了个牌子,上头写着:官家征用,渡船不开。
但这群外地汉子大多都不识字,每日围在茶馆门口对着那块牌子指指点点。也有人央请水玖来看过,所以水玖晓得这桩事,前日里还没来得及跟王伯说起。
今日桂家村女人们递给他壳儿烟的时候,再次提起过去桂家湾的男人们也在这季节成群结队的出去替人打麦收谷。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女人们这句话猛地提醒了水玖。这群衣衫褴褛的外地汉子怕是从附近各个乡县赶来的打麦客。这确是条好路!地里一茬接一茬的麦子,总要有人去收割,何况年年打仗,粮食更加吃紧。
官家最多不过盘查拖延几日,总要放这批人过河去打麦谷的。
水玖揣着这个心思,径直奔向茶馆。今日却巧,他刚到,就见外头闹嚷嚷的吵起来了,大约有七八十个衣着邋遢的汉子们在那里被推搡着往前走,各个儿手上穿着麻绳,一个穿一个,就跟炸雀儿似的。又有十来个扛枪的大兵在不耐烦地喊话:”嚷什么,嚷什么!说了不让过河,这都什么光景了,还想着赚你们那几个大钱。作死也不看看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