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他从落榜的考卷中,挑中了三颗“沧海遗珠”,这三名考生是被主考官弃掉的学生。

“这三份卷子微臣觉得可堪当本次秋闱前五甲。”

淮祯来了兴趣,走到书桌旁,同楚韶一起接过卷子。

答卷是朱卷,是誊录官用朱笔重新誊抄了考生的答卷内容,防止考官依靠笔迹而认出熟人,从而偏袒徇私。

为了公正起见,宁远邱也还不知这三名考生的真实姓名,所以呈给帝后检阅的朱卷,依然是没有具体署名的。

此次秋闱的试题是:“水、火、金、木、土、谷惟修”。

淮祯才看了答卷的一半,楚韶已经在审第二份卷子的内容了,他一目十行,时不时用墨色的笔在朱色的卷子上圈圈点点,最后双目发亮,欣赏之意溢于言表。

“这份卷子,是哪位考生所写?”待看完了全文,楚韶抬头问宁远邱。

宁远邱拱手答:“考生的名字还在贡院里存着,不过臣猜测,君后所赏识的这份卷子,是不是以孟老夫子的‘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来论王道?”

“看来先生与我的见解一致。”楚韶拿着手中的卷子,忍不住夸道:“这份文章写得妙极了,字字珠玉,字里行间透着对世事的洞察,答此卷者必是怀才不遇,蚌病生珠,幸而你将他从弃卷中捞出来了,否则此等才子又要耽误三年!”

楚韶所言简直正中宁远邱心腹,他立时同君后交流起此张答卷的精妙之处,两人高谈阔论,十分投契。

而淮祯却执着手中那份试卷,像啃玉米一样,一个字一个字艰难地读完了。

他也是饱读诗书之人,只不过在战场上直来直往久了,一看这些文绉绉的论调就头疼,好比他不愿意同前朝那群文官打交道一样,不是听不懂看不懂,而是没这几分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