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9页

刘弘基道:“陛下,唐赵之间,肯定是要有一场决战,区别只在早晚。依微臣之见,早打比晚打好。”

李渊笑着道:“刘爱卿,又和朕想到一起去了,说说你的理由是否又与朕不谋而和。”

刘弘基当下道:“我的大唐的腹心是在关中,我大唐府军的折冲府有二分之一在关中,折冲府上下二百五十八所,有府兵二十六万整,此乃举关中之众以临四方。”

“但现在关中受制于洛阳,李重九据洛阳,掐断江淮水运粮道,已令我关中十分疲弊,长安百姓生活艰难。若是长此以往,对我大唐不利,国力日下,所以微臣认为早打,比晚打好。”

李渊听此不由抚掌笑着道:“刘爱卿所言极是。”

萧瑀道:“陛下,李重九并非王世充,萧铣之流,此战不好打啊,四年前李重九气候未成,不过居一偶之地,即敢攻打太原,河东诸郡,虽最后被我军击退,但我太原也沦陷于其手。而今李重九羽翼已丰,又新破高句丽,平定山东,赵军上下连战连捷,燕赵之兵又素来勇猛敢战,丝毫不逊色关中府兵,要与之交战,我们未有足够胜算。”

李渊言道:“哪里有到十足把握的战,再去打的。李重九确实并非王世充,萧铣之流,四年来他的势力成长不少,但我也并非是四年前的李渊。唐赵势必有一战决战,朕要先发制人,打他一个措手不及!”

“愿闻陛下胸中韬略!”

李渊手持竹杖走到平铺开了的羊皮地图之前,左右侍从心知他们君臣要商谈极为机密之事,故而都是退下回避。

大殿之内,只剩下君臣三人。

李渊当下将竹杖向北一指道:“朕决定令绛州总管襄武王李琛,率军河东军三万,出绛州攻打太原郡,此为第一路。”

接着李渊的竹杖南滑道:“朕再令淮安王李神通,襄邑恭王李神符,淮阳王李道玄,率军两万河内军,从上党出兵攻打河阳,此为第二路。”

李渊的竹杖继续南滑:“朕再令太子建成,齐王元吉,率十万关中府兵,出潼关攻打正面洛阳,此为第三路。”

“再令河间王李孝恭,庐江王李瑗,率巴蜀军八万,出襄阳,攻偃师一带,此为第四路。”

“最后令吴王李伏威,率江淮军五万,渡淮水攻山东,此为第五路。”

“五路出兵,共计二十八万,并力攻赵,令李重九首尾不能相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