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啊,还难受呢就暂时别看了,等半天舒服了在说吧。”越绣宁道:“你去躺一会儿,或者闭目养神,休息休息,闭上眼睛虽然也没有多舒服,但总比睁着眼睛强。”
这倒也是,虽然喝了降火的茶汤,但并不是马上就有效,林炤依然还是觉着眼睛里有沙子,总想去揉,当然很不舒服,听她这样说,索性便将折子给她,闭上眼睛靠在了椅子上,道:“那你看着批吧,我歇会儿。”
越绣宁时常帮林炤批奏折,很多事情林炤也得找她商量,或者越绣宁自己有什么想法,便用皇后的身份下诏令。
几年前的京城官塾先生责打学生的事情,最后越绣宁以皇后的名义下了诏令,对官塾的先生们建立了准则制度,先生们必须按照准则来做,对于学生适当的责罚是可以的,但体罚过度,只要学生去官府报告,官府就可以查。
那位国子监祭酒在第二年也被责令致仕了。
林炤不舒服,越绣宁自然是只能帮忙,坐在了他身边,拿起他刚刚正在看的折子翻开了。
“这是胶奥县令递上来的折子,当地渔村匪霸严重,官府如何的我还没看完。”林炤道。
越绣宁便给他念了起来,念完了道:“这些匪霸到底是什么人,哪里来的?胶奥直接就靠海,难不成是海盗?”
林炤道:“当地官府是有个联名折子的,就在前面你翻翻,这个县令写的是详细的情况。”
越绣宁便翻找了一下。
林炤登基之后,将朝政抓的很紧,杜绝了前朝时期经常出现的折子被人留中的情况,就是折子从底下递上来,要经过很多人的手,而折子里奏禀的事情一旦和这些过手的人或者他们相关的谁有关系,那么这些人就会将折子扣住不往上递了。
这种情况前朝的时候非常严重,以至于后来根本就看不到下面的折子,能送到皇帝御案上的,都是经过千挑万选,无伤大雅一点也不重要甚至于是鸡毛蒜皮的。那么很自然,一些重要的事情就会被耽误。
更不能有举报谁,揭发谁的折子能送到皇帝跟前。因此底下的官员们才慢慢的放开手脚胆大包天,贪墨的情况也是越来越严重。
像七品县令这种官职的官员,以前是不用想他们的折子能送到皇上手里,这种可能性非常小,除非是那种朝里有人,暗示县令写的折子,有特别含义的。这种含义就多了,可能是陷害谁,可能是奉承谁。
林炤登基之后头几年着重治理的就是这种情况。凌厉的手段加上合理的流程,两年之内情况便好转了,如今折子的递送是非常完善的,谁也不敢擅自留中别人的奏折。
当然了,这种完善并不是说奏折就全都一定要送到皇帝面前,那样的话,皇帝就算是长了三头六臂也忙不过来。
而是奏折到了哪个级别的官员那里,可以处理了,便处理了,留下档案备查。
便是七品县令,九品大使,只要有合理的事情都可以递折子,如果没人能处理的了,便会一直往上递,可能会到皇帝这里。
而如县令这种官职,等折子递到了府衙或者各部的时候,府衙的官员或者各部职官会查问情况,然后联名上折。
所以,即便是县令的折子也可能递到皇帝面前,而且不属于越级上报,是因为这件事可能牵扯太广,或者其他什么原因,上级也处理不了,需要皇上的处理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