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这些年倒成了这种情况了。
恭王之前花了大笔的银子,在皇族中甚至还引起了嘲笑,背地里皇族中人都耻笑他父子几个,想复爵想疯了,家底都端出来了,复爵之后又有什么用?再说了,复爵是应该这样做的吗?
在大部分的皇族眼中,恭王一家子完全做错了。想要复爵,应该花大笔的钱在京城啊,买通上下官员,买通皇上身边的所有人,不能心疼钱,必须大笔大笔的花钱,只要朝廷上买通了重臣,皇上身边的人也不停的说些好话,迟早有一天会复爵的。
这是大部分皇族认为的,正确的路子。
像恭王花钱建码头、开荒什么的,真真是把皇族们都要给笑死了,蠢不可及!
当然最后他们终于发现了,蠢不可及的其实是自己,恭王确实因为在封地做的这些事情而复爵了。
因为这些事是皇族王爷做的,沧州百姓一方面感激恭王,另一方面却也同样感激朝廷,对皇帝更加崇敬,正是有了皇上的仁政,所以沧州才会如此的富庶起来。
能收拢百姓的心的最好办法,就是让他们感觉到生活不同了,比以前富裕了,以前吃不起用不起的东西,现在想吃就能吃到,想用就能买得起,手里够花的银子多了起来。
沧州如今兴旺发达,恭王也复爵了,各处的皇族们冷眼旁观,终于也明白了,未必就一定要像以前那样闲散着,做点事情也是可以的,你看人家恭王,一开始花那么多钱,别人都笑他傻,但是看看现在,人家富的都流油了,偏名声还好,朝廷还屡屡赞扬!
于是,各处王爷们也开始慢慢效仿。
再说沧州这边。
老王爷最大的心愿就是复爵,老了老了,就这件事放不下,那年回京终于这件心愿也算是完成了,重新成为了亲王,老王爷最大的一桩心事也完成了。
老王爷去世之后,世子袭爵,成为了新的一位恭亲王。
年轻的恭亲王也算是经历过人生的大起大落的,因此现在做事很谨慎。
因为沧州的重要的地理位置,朝廷开放通商,从东边南面外洋过来的商团,很有可能通过沧州去往京城。这也是顺理成章 的,唐朝的时候商贸发达,最发达的地方并不是一些最直接和外埠挨着的边境重镇,反而是唐朝的首府长安。
另外,一些重要的交通重镇也是非常繁华富庶,这些地方都有个相同点,就是属于交通重镇,货运和营运都非常发达的地方。
如今的朝廷正是吸取了唐时的一些经验,对通往京城的交通重镇必然是会加强防卫的,开放归开放,防卫归防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