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4章

越绣宁顿时惊喜了起来,转头看林炤。林炤也一下想起来了,道:“是不是那个崔大夫?就是那个……济世堂?”

“很有可能。”越绣宁惊喜的道,然后对贤恭郡王笑着道:“如果是以前东暨县济世堂的崔大夫的儿子,那真的和本宫是认识的,本宫以前还受过他的恩惠。”

说到这里看见贤恭郡王的脸都微微变了,便笑着道:“不过你回去了也不用给他什么特别的恩赏。只需要多关照就可以了,他父亲的医术是很好的,医德同样高贵,这位小崔大夫能够治疗了这种疑难杂症,可算是在医界年轻有为,多培养关照,鼓励他继续行医,甚至可以帮助他开医馆,这都可以,但是不要一下子抬得太过。毕竟年轻,若是德行不够,得意忘形了,容易将医术撂下,那样反而失去了初衷。”

贤恭郡王忙躬身道:“是,臣记下了。”

越绣宁笑着点点头,转头又看了林炤一眼。

林炤和她心意相通,不用她说出来只一个眼神就知道她询问的是什么,笑着点了点头。

这是同意了。

第1172章 复爵

其实恢复贤恭郡王的亲王爵位,这件事之前林炤和越绣宁讨论过。

如果贤恭郡王和世子什么都不做,还是和以前一样糊涂软弱,那么他们的亲王爵位自然是永远都回不来了。

但是,父子俩虽然有些懦弱,但心里都是很明白的,世子还要更好一些。这几年虽然郡王依然是老郡王,但其实沧州的很多事情已经是世子来做主了。毕竟年轻有些胆量,看的清楚时事,就敢大胆去做。

他们吃亏是在瘟疫的问题上,说到底不懂医,被一个胆大妄为的庸医牵着鼻子走,庸医虽然死了,可他们也跟着受了大损失。

加上既然皇后娘娘是大夫出身,那么以后必然注重医学,医疗这些方面,因此世子便在这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

这几年修建医馆,培养大夫做的很不错,沧州城出了好几个有名的大夫了,其中一位前年还进了太医院,就是沧州籍的。

什么事情一旦地方官府权贵的重视起来了,那么发展起来还是很快的,这几年沧州基本上没出什么大的事关疫情的问题,有一年夏天发了一次大水,淹了半个沧州城,等水退了之后,也没有发生疫情。

沧州本地这些事情做得好了,自然而然的就会影响周围,随着时间的推移,影响的范围会越来越大,朝廷跟着能做些事情,那么就会成为全大周的典范。

所以,功劳还是有的。

百姓们最基本的就是衣食住行,卫生防疫看病。只要这些方面做得好,那么就称得上安居乐业。

越绣宁看了看门口,小豆急忙的出去找德公公,在门外候着的德公公将拟旨的翰林请了进来。

林炤便道:“贤恭郡王听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