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邓氏也没管。
一直到越赵氏去世,女婿扶棺回乡,女儿随后跟着回去,吴邓氏也一起回去的,直到那一次,才算是拉拔了一下吴方。
吴方和他老婆陈氏之前错待了吴邓氏,对她不孝顺。又一错再错的欺负过越绣宁,虽然最后也没占到什么便宜,但是起了坏心思了,还张狂的说出来了。等转眼的人家越绣宁的夫婿成了皇长孙了,这两位自然是傻眼了。
写了几封信去叫母亲怒斥了一顿,吓得不敢去找,真的怕被越绣宁知道了,将自己二人直接砍头了。
但是外甥女进了皇家,姐姐成了夫人,母亲也成了大户人家的老太太,那得多有钱啊!吴方两口子没从吴邓氏那边拿到钱,哪里能安心,就跟猫抓一样的难受。老太太吃香的喝辣的,也不说拉拔一下儿子!
过了几年听说母亲姐姐姐夫回来了,外甥女夫妻没回来了,吴方这才壮着胆子去找吴邓氏。
以前他对吴邓氏不孝顺,一来是娶了个不孝顺的媳妇,二来是因为那时候姐夫也失踪了,都以为死了。姐姐和母亲在吴方眼里就是两个累赘,所以他才那么有恃无恐。
但是那一次回去,越家阖家回去的,越承耕当时已经封侯了,姐姐就是侯爷夫人,吴方哪里还敢仗颠?
小心谨慎的接近,讨好了一阵子,陈氏才敢跟着露面。
吴邓氏是个很正直的人,对自己的儿子和媳妇有诸多不满,但她并不会撒泼乱骂什么的,也没怎么教训,因为她知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儿子现在讨好自己,完全是因为自己的身份变了,若还是杏花村的穷老太太,儿子和媳妇的嘴脸当然会和以前一样。
后来也给贴补了一些,当然了,她已经是侯府的老太太了,如果给儿子一点不给,也不太好,吴邓氏也不希望自己的儿子就真的穷死。
所以以两个孙子娶媳妇添聘礼的名义,给了几百两银子。并且告诉吴方,只会给这一次,今后别打算再要,这些银子你给你儿子娶媳妇也罢,折腾的继续去做生意也罢,横竖你自己安顿,以后也别指望要了。
而且你千万别打着去京城的主意,你须知道你外甥女的脾气,尤其是你外甥女婿,当时你媳妇子盘算的什么,当着你外甥女婿的面是喊出来了的,人家可记得清清楚楚。
你全家要是去京城,那就是送上门去的,人家捏死你就跟捏死一只蚂蚁一样。
吴方是混账,但不是傻子,他知道母亲说不给可能就真的不给了,以母亲和姐姐现在的身份,以前的那些招数自然不管用了。还想去撒泼打滚的要东西?只怕门都没靠近就被人赶出来了。关于去京城的话,他确实也马上打消了那个念头,他真的害怕林炤叫人砍了他的头。
所以他接了银子,对吴邓氏依然恭敬。
当然也不能指望他真的不要了。这几年陆续的托人带话,要了几回银子,吴邓氏一次都没给。一直到小孙子成亲,吴方托人带话,做生意赔本了,确实没银子了,若是没钱连媳妇都娶不上,什么什么的,吴邓氏这才又给了几百两。
她也知道,让吴方今后不跟自己要钱是不可能的。她只是叫吴方知道,自己的银子不是那么轻易会给他,叫他感觉特别艰难才能要到。这样吴方自己也不会总要。
吴玉一开始还问,后来叫越承耕说了两回,也就不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