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绣宁笑着道:“如果你让百姓们出大头的束脩,那些上不起学的照样还是上不起。”
林炤又想了想,只好点头:“但这可是一笔不小的开销,需要先调查一下,看看到底需要多少银子。”
“当然了,调查一下看看,花销当然要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九州各地那么多的事情,不能把银子全都投到这件事上。可以从一些固定的城池开始,另外童学院的学生年龄有限制,超过了十岁就不行了,十岁以下才可以。”越绣宁道:“一来很多普通人家孩子年纪稍大就要做事了,定的年纪大可能人家也不让去上学,二来也是免得有些成年人也跟着蹭童学院。”
林炤点头,想了想,其实这是一项有远见的策略,虽然确实有一定的顾虑,但那也是前朝的皇权们留下来的意见,到底会不会真的如他们担心的?这还不一定呢。
但如果读书识字的百姓多了,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他不是个墨迹的人,一旦想好了,便道:“那好,就按照你说的办。”说着起身去写有关事项,从何处做起,一边写一边问:“这些是你这段时间想的?怎么想的这样周全?”
越绣宁凑近了去看他写的,不时给点意见,又笑着道:“我天天没事呢,一旦遇上关联的事情就想这些,自然是考虑全面了才能跟你说啊。”
林炤笑。
花了一天时间,将这件事的大致策略定了下来。
先调研,一些大小的城池,按照百姓的居住比例来初定下开多少官塾,需要多少先生,修建官塾等一些花费大致多少。
另外,官塾办童学院的话,那么识字的人多了,相应的大学院也需要多一些,免得有些童学院出来的还想上学的,却挤不进大学院去。而朝廷如今官办的只有国子监,国子监也只有一些富贵人家的孩子能进。所以这都需要好好调研。
先期就是调研,需要三个月左右的时间,然后开始修建官塾,一般可以设置在衙门等处,其实就需要腾出来一间院子而已。实在有些衙门都简陋不堪的,就只能重新修建了,这也需要大约三个月到半年的时间。
正好这就到了明年开春了,然后可以开学了。
林炤觉着童学院设立在衙门比较正式,百姓们也放心,毕竟小于十岁的孩子,若是放在别处也会担心出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故,放在衙门里,最大的责任人就是县令、知府等等这些人,只要将他们的升迁和童学院的管理挂钩,那么这些人必然是会费心去考虑一下,童学院如何好好的管。
跟越绣宁一说,越绣宁也赞同。
就定了,各处的童学院官塾就开在衙门,更各地衙门的考核挂钩,孩子们学习是一方面,最重要的还有安全等,这就直接交给衙门来管。
然后就是各地先生的选择,当然了,最少也应该是个秀才。可以聘用那些考不中举的秀才,每年的束脩银子多少。
童学院的学制就暂定三年,三年之后,不管这个孩子到没有到十岁,或者今后还继续上学不,横竖就不能在学了。
当然,这都是因为财政的考虑,毕竟朝廷的财力有限,不能太过大手大脚的来盘算这件事。而且做事也不用一蹴而就,慢慢的来,先办几年看看效果,然后改进,这都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