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有些人会将这两次选择当成是晋身的机会,或者一些人当成是稳固身份的机会。
“不错,选伴读也是有一套正经的规定的,若是言哥儿以后选伴读,礼部、宗人府是要一起协商的,选出来的孩子还要过了太子太师等人的眼,合适才能留下。这些孩子一点选定了也有官职,叫太子侍读。只不过这一次是给晟哥儿和晋哥儿选伴读,所以倒没这个称呼。”
林炤道。
这些越绣宁听尚宫局的人说了,道:“我听尚宫局的人说,太子侍读其实就是替太子挡罚的,太子调皮捣蛋了,不好好读书了,太子太师教训的就是侍读。各人家的孩子不是心肝宝贝?怎么舍得让进宫给太子太师打?”
林炤听了好笑:“这还用说吗?好处大了去了……”
越绣宁也笑了,点头:“我当然知道好处大了去了,只是抱怨一句而已——如果换成是我,我就舍不得。”
这是当然了。
林炤笑着道:“也不全都是想当侍读的,和你一样想法的人自然是有,仁宗的时候,选中了文渊阁大学士的孙子当太子侍读,人家就不愿意。因着府里头就那么一个孙子,两代单传的,人家舍不得。可偏生的聪明,三岁就识字,五岁就能做文章 了,仁宗实在是看好了,亲自和大学士说的,又吩咐了太子太师几位,绝对不能打骂孩子,最后才同意。”
越绣宁一听便笑了:“就是嘛,这才是人之常情。不管是宫里选美还是选侍读,都是把自家的利益放在了个人之上,选美也就罢了,选侍读,那是把孩子往宫里送,正常点的肯定心疼。”
而且,侍读必然都是府里的嫡子嫡孙,甚至嫡长子嫡长孙。
林炤笑着点头,过了一会儿又接着刚才的话题,道:“这话一放出去,倒成了正经一桩事,家里头有年岁相当的嫡子的全都坐不住了,若是随随便便还真不行。”
一顿又道:“至于邓紫虞四哥的儿子,我已经答应了,不管如何都会选中了他。”
越绣宁问道:“那现在怎么办?”
林炤想了想,道:“既然已经如此了,就只能正经的遴选侍读,人数不能太多,文大学士那边也不能一下子教太多的学生,四个左右应该可以,加上晟哥儿和晋哥儿,一共六个孩子。”
又想起来了,忙问道:“天坤愿不愿意一起来学?”
越绣宁摇头:“不愿意呢,他都八九岁了,嫌晋哥儿他们太小了呢。再说了,在国子监童学院,他也交了些朋友,不愿意来宫里受拘束。天泽的意思也是别让他来凑热闹了,虽然文大学士肯定是知识渊博,但既然是给晋哥儿和晟哥儿启蒙的,天坤来肯定就不合适,但要是让文大学士单独的教授天坤,想来必然是太累,也不合适。”
说着已经笑了:“天泽愈发懂事了,说的这番话很有道理。”
林炤听了也挺满意,笑着点头:“不错,天泽想的很周到,说的也周全,是很懂事了。”他还琢磨着跟天泽寻个什么事情做,但是考虑他年纪小,或者等下一次科举之后,不管考中没考中,都可以先进朝廷做事了。
说到这里又问了句不相干的话:“天泽的婚事该定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