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也头疼。
现在大家都觉着,早立太子对皇后有利,皇上这是给皇后一颗定心丸吃,而且皇上对皇后如何,大家都看的很清楚。所以现在成了这种情况,赞同立太子的,基本上是站在皇后这边的,不知道今天父亲说话了没有,如果避嫌不说话便罢了,但如果说话,必然是赞同立太子。
站在这边的,便是都察院、兵部、吏部等等这些看起来都是皇上和皇后身边老臣和近臣的人。
另外还有些翰林院、大学士等这些人,而这些人赞同,必然是那番大道理,太子应该立长立嫡,言哥儿是嫡长子,立他情理之中,这些做学问的,当然会说出来一番圣贤大道理。
而反对的,听林炤说比较杂,虽然他没有明说出来,但越绣宁听出来了,林炤暗示,反对立太子的人很多都有些其他的想法。
例如,一些王孙贵胄,侯爵勋贵。这些人应该是有还没死心,等着皇上和皇后蜜里调油的日子过去,皇上终于厌烦了皇后,于是,后宫开始充盈,这些人必然是有他们的安排,那么,太子之位悬空自然是最好的。
或者一些记恨了皇后的,也是望穿秋水等着皇后失宠,然后慢慢算账的。这些人大约的就是越绣宁监国期间,拿下的,夺爵的,贬为庶人的,跟这些人有关系的人。如果皇后失宠,他们这些人反扑会比较容易一些,只要对付皇后的娘家势力便可,但如果皇后的儿子立了太子,那么无疑皇后这一脉是很大的一个支撑,他们的反扑会困难很多。
现在的情况就是如此。
但是估计除了林炤,谁也想不到,越绣宁本人却是不赞同的。她不赞成早立太子,完全只是为言哥儿考虑,言哥儿还小,多了那么一层身份,越绣宁认为对他没好处。
快快乐乐的成长,等到了十八岁冠礼之后,立为太子,成人了身上也多一分责任,对那时候的他才有好处。
御书房。
朝上大臣们没吵完,跟着又来到了御书房吵。
一直说到了午时左右,皇上饿的眼冒金星的,早上起来的早吃饭也早,这会儿肚子咕咕的叫,将口沫横飞侃侃而谈的两方人马叫停,让他们先回去吧,这件事再商量,毕竟事关国运,还是要谨慎。
这一点大家倒是赞同,于是告退出去了。
林炤只留下了越承耕。
大臣们都退下了,林炤这才对越承耕道:“岳丈是怎么想的?今天一直也没说话。”
越承耕犹豫了一下,皇上已经问到他了,他自然不能不开口,想了想道:“娘娘的意思是……”
林炤叹气:“和所有人想的不同,娘娘是不赞成现在就立太子的,她觉着那样对言哥儿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