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而她是自己手工做的,量不大,但品质能保证,加上没有运费、中间环节,一层层的加价,因此五百文,比别人家便宜很多,但自己也能赚很多。

济仁堂为什么突然地将价格降了那么多?总不会是专门跟自己这个小铺子打擂台?

不至于吧,自己这点小生意,济仁堂怎么会看得上眼,还专门的赔本来挤兑自己?

想了半天想不明白,但是这样下去一盒不卖也不行啊,做的那些药膏最好是在三个月之内用掉,放的时间越长肯定是药效越不好。

何况生意是要做起来,这样一天到晚的一盒不卖,生意停顿了,那么慢慢的,肯定就做死了。

越绣宁想了半天,叫梁娟将账本拿出来看。

麦冬一共进了五百三十斤,价格倒是稳定,全都是按照三百文卖出去的,也就是一百五十多两银子,去掉进货的五十两,基本上挣了一百两。

资金倒是充足。

越绣宁想了想,道:“今天开始四百文一盒吧,写个告示出去。”说着干脆自己动手,叫梁娟拿出来笔墨,写了个大降价的告示,红字写的大降价,还是大大的红字,老远就能看清楚的。

然后贴了出去。

这一天就在铺子里,那个大降价的告示贴出去,没过一会儿有个过路的妇人进来询问祛湿疹的药膏,一听四百文一盒,没说话转身出去了,大约又过了半个时辰,还是刚刚的那个妇人又回来了,买了一盒拿走了。

梁娟小声跟越绣宁道:“她刚刚肯定是去济仁堂问价了,咱们的便宜,她才又回来买的。”

第239章 被挤兑

这一个月还是采挖的白芨,越尚耕专门采药,家里又买了小毛驴,所以特别勤快,每天都去。

越绣宁便非常的忙碌,每天都要处理白芨,铺子那边也就没有多去询问。不过降价之后当天就开张了,说明价格还是主要因素,自家这边现在更便宜,应该不至于卖不掉。

因为她不去采药了,林炤也就不用陪着她了,这段时间也忙他自己的事情,两人倒每次都隔好几天才碰见一回,碰见了也就说两句话,然后各自回家各忙各的。

越绣宁一直忙碌到了九月底,天气转凉,转而开始采挖生地。

她也终于不用每天处理药材了,杏林堂那边追着询问什么时候送药过去,十月初就忙将所有的白芨送了过去,因为杏林堂这边掌柜的也知道,白芨采挖了要及时的处理,所以对这几个月越绣宁没送货过来倒是没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