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如此,上一次得见将军,还是一年以前。”仓慈急忙答道。随后又取出了手中的书信,起身离座,就在中央躬身道:“庐江小吏,特奉城中百姓之请,前来向将军请降!我等城中吏民,皆是心向汉室,只是袁术势大,不得已而忍之。近闻将奉旨讨贼,众人大喜,特备了牛酒米面,前来犒劳大军!”
刘尚早就料到庐江会投降,他没有看那封降书,而是接过礼单,饶有兴趣的看了一眼。这些都是城中豪族所出,为了显示诚意,可以说是大大的出了一次血,光是粮草就有两万斛,这在还没有秋收的情况下,也是极其的丰厚了。
“将军以为如何?”仓慈偷眼看了看刘尚,心中开始打鼓了,因为刘尚的眉头微微的皱了皱。
“还不错!”刘尚哪里有时间追究这些事,他所在意的是那张礼单的背后。本来他还打算迁移一部分豪族进入武昌,壮大自己的实力,不过看了礼单之后,刘尚又有些顾虑了,因为扬州的豪强实力实在太大了,就是这些人送来的礼物,就足以凑出一只五千人的大军。
刘尚是个集权的人,他担心万一把这些人迁移了过去,可能会给自己带来一些麻烦。只是这些还不到讨论的时候。现在的关键还是尽快赶到寿春,再敲孙策一棒子。探子来报,孙策为了第一个夺下寿春,可是拼命了。
“那么辅国将军是接受我们的投降了?”仓慈不放心,希望能从刘尚嘴里得到一个确实的消息,这不只是为了全城的百姓,还有他一家老小的安危。
“善战者不战而屈人之兵!庐江能够投降,我自然不会拒绝。只是我还有个条件,若是孝仁答应了,我就接受你们的投降,原先依附袁术的人,我也可以既往不咎!”刘尚嘿嘿一笑,摸着下巴,心想这些个豪族太麻烦,还是不动的好,不过这个仓慈还有些名声,倒是不能放过了。
仓慈被刘尚笑得头皮发麻,一边祈祷刘尚不要提出太过分的要求,一边小心翼翼的问道:“将军还有什么要求,如果能够办到,我们一定依从。”这也是他们实在没了办法,谁叫一时头脑发热,接受了袁术的官爵。
看到仓慈小心的样子,刘尚不禁一笑,也没有再戏弄的心思了。道:“我的条件很简单,我要你的家人全部搬往武昌,你也必须投入我的帐下,这个条件,孝仁能办到吗?”
“只是这样?”仓慈呆住了,他指了指自己,有些不自信道:“可是我只是一个小吏,恐怕无法为将军出太大的力。”
“没关系,你只要尽力就行了,你是淮南人吧?实不相瞒,我与孙策有约,双方一起攻打袁术,我要民户,他要土地。所以,我这边正好缺一个熟悉本地的人,能够组织百姓前往武昌等地,好在遇到了孝仁,你可暂入我军中,迁移附近百姓进入豫章,不知道孝仁意下如何?”
“小人斗胆,敢问将军这迁民之举是全部迁移还是酌情迁移?”仓慈没有立刻答应,虽然对于刘尚的招揽,他极为的心动,可是有些事情,他必须要问清楚才行。
刘尚点点头,暗道这个仓慈还不错,要是他立刻答应,说不定刘尚从此也就轻看了。
“也不是全部迁移,平民优先,其余豪族。愿意的可以一并过去,不愿意的,任其自便,只是不可扰民,当以劝谕为主。只要能够令的一半编户进入豫章,就是你的功劳,孝仁以为这样如何?”
“若是这样,在下愿意效犬马之劳!”仓促松了口气,只要不是强硬的要那些豪族迁移,虽然一半的百姓也是有些困难,可是他有信心能够达成刘尚的期望。同样的,他还从中看到了一个机会,一个施展才华的机会,而这个机会,却是刘尚给予的,就是不为其他,光是这份知遇之恩,就值得感激莫名了。
庐江城外数十里外,石亭附近,一个连绵数里的大营拔地而起。张动一脸的凝重,看着远处的方向。他的脚下,一个探子正在急促的说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