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计划上看,实施起来还是很有可能性的。
天子越是斟酌,就越觉得不错。
世子入周,入哪里不是入?
若是李芳远本人,应该会很喜欢这个实际上没有踏离朝鲜掌控的国土的地方。
那意味着他和国内的联系并没有被切断,也不会担心自己到了大周之后,国内的势力会被一一剪除。
对大周来说,借此机会将本该属于自己的地盘掌控起来,也是天经地义的。
如果李旦想要抗议的话,那么他首先就得想想,该怎么向大周解释原本属于大周的地盘,却在他们的如簧巧舌之下变成朝鲜的土地的了。
这件事真的细论起来,大周又不允许他们含混过去,要较真的话,那朝鲜就得做好吃不了兜着走的准备了。
一切都很好,除了——儒家能否找出不畏边境苦寒,愿意去那儿传播圣人之学的人来。
多出身于南方的在场的几位阁臣们,没有丝毫地犹豫,就出言附和,赞同起皇太子的想法来。
弘扬圣人之训,那当然是大大的,扬名立万的好事。
至于这个好事轮到谁身上,是不是大概率地轮到本就出身北地的士子身上,那和他们这些已经入仕的年轻朝官有什么关系?
第49章 出行
“驾!驾!”
此时不过八月, 此刻又是午时,天气最是炎热。
而南京城外,一队人马却正疾驰而来。
半刻钟后, 皇太子匆匆下撵,进了武英殿。
殿中的皇帝手持一本素白的奏报, 皱着眉头。
见他来了,便将手上的东西递过去:“太子, 晋府来人报丧了。你看看吧。”
祁元询接过, 一目十行地浏览下来。
自从光幕预言后, 对于晋王离世时间, 大家是已经有所准备的。
秦王会延后一年离世,这就说明, 晋王也约莫是在这一两年了, 提前、延后,也超不出多少时间。
可是之前晋府往来南京之人,并无上报什么晋王不豫的症状。
谁也没有想到,晋王会在这个时候,毫无预兆地离世。
秦王的离世虽然也令人猝不及防, 可到底是有预兆的。
晋府此番来人报丧, 除了将消息通报给南京外, 还是为了请世子归藩主持大局——如今在那里主持一切事宜的乃是王妃谢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