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4章

这一点的确是奇怪。山价有高有低,根据那些山的大小和产出,阮家需得花费两三万两银子才置办得下来。对于只有一家小医馆的阮家而言,无疑是天价,那么这笔钱,必然是另有来源,且极可能跟阮家搬家有关。

若非知道阮家案子的真相,真以为是那笔钱财的原主人找上门来报复呢。

阮聆亲友不多,的确有位隔房的堂侄。阮家不是什么大家子,人口少,据说是当年战乱逃难,很多亲戚都失散了。到如今,阮家关系最近的也就是这位堂侄儿。

不过,这位堂侄儿已经过世,后人对阮聆一家的事,一问三不知。

后人只说,其父从不提长平镇阮家的事,也不准他们问。至于逢年派人去祭扫,更是从来没有。其父早将阮聆一家的牌位都请了回来,说一家子横死怨气大,还在庙里供了三年,年节烧纸都不去长平镇。家里怕那边宅子衰败了,空置着可惜,想卖掉还钱,他只说安排了人料理,还说不准卖。

在其死前,又告诉家里,那宅子被他卖掉了。

显然,“佘娘子”找过这人,这人惧怕,不敢深问,只照着对方吩咐办事。总归阮家其他产业都处理好,钱财都给了他,装聋作哑又不吃亏。

若非此人姓阮,且能做个挡箭牌,佘娘子岂会留他。

阮家在当地没仇人,只知去了长平镇突然bào富,官府在阮家查不出什么,自然也查曹家。曹氏是长女,其下有一双弟妹,父母已不在。曹氏去了长平镇后,倒没跟家里断了来往,年底都有书信东西往来,但因离得太远,其弟只去过两三回。

官府许是未在意,但焦礼查到,在阮聆携家搬迁之前,曹氏曾大病,不止阮聆束手无策,且看遍当地大夫,都说治不好。然而最后,曹氏的病好了。外人问起,阮聆说是一位路过的神医救了曹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