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寂雪脸上带笑,出口却不容置疑:“拿去吧,不过是两把米。”
“……多谢公子。”汉子搓搓手,婉拒的话硬是给憋回去了。
有了米汤喝,几个人都很高兴。
因着这个,彼此生疏的气氛有所缓解,穆清彦跟他们闲聊了几句。
原来这六人是一个村的,家在山里,只一两亩开荒的山地。山地贫瘠,哪怕再jīng心侍弄,出产也有限,一年到头又要jiāo税,一家子要吃喝,单靠地根本不行。他们村附近的山也是大户人家的,挖个野菜可以,兔子野jī什么的不准打。
为了寻个活路,他们就三五成伙儿给人送货。
好比这回,他们给一家茶行往北边送茶叶,把茶叶送到了,拿了工钱,便用这钱从北边贩些gān果,如大枣、榛子、瓜子、板栗什么的,正值年下,这些东西很受欢迎。
“你们送一趟货,多少钱?”
“就是从月梁州城送到长福县,算不得多远,因着冬日里,这边雪大路难走,脚钱比平时要多些,走一趟,一人能有五六百钱。我们回程再贩些东西,到了月梁州转手,又能进一二百钱。再从月梁州贩些布料,到我们那小地方一卖,又是一笔。有了这些,也能让一家人过个富足年了。”大约是穆清彦两次给予善意帮助,对方说起这些倒是很坦然,其他人也是满眼喜色。
穆清彦快速在心里算了算,当今官价,一两银子兑一千文。也就是说,这些从入冬开始连连倒腾,长途跋涉,勉qiáng就是赚一两银子。
从月梁州到长福县,单靠腿走,不算风雪阻路,也得七八天。何况他们送货,是推车前行,速度要更慢一些。还不算途中可能的意外,就这,一人才得五六百文,还是年底加价的情况,若平时,怕是有五百就不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