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

此番庞忠亲自带队前往,陈十六也跟去了。

大晚上的,穆清彦和闻寂雪都不愿意去喝冷风,正好庞忠也不想大张旗鼓,便命大部队继续留在县城,陈十六乃是温明玉表弟,又是上封公子,庞忠就带着了。

夜色越深,雪下的越密,好在路面冻的结实,白雪薄薄覆了一层,并不影响车马行动。这番前往五邑县,包括庞忠这位钦差在内,都是骑马,前前后后的火把举着,马蹄哒哒哒,夜色格外静谧,只是迎面的寒风太冷了。

陈十六骑着马跟在庞忠身后,位于队伍中间,这是最安全的位置。

他是个怕冷的,棉衣锦袍,又裹了毛里子的大氅,拢的紧紧的,但寒风无孔不入。这也算了,尤其是一双手冻的麻木。他倒是想戴着大毛手套子,可那样抓不稳缰绳,大晚上的骑马要万分留心,他可不敢乱来。

迎头在马背上颠了一个多时辰,终于看到五邑县。

他们没入城,朝五邑县东南山上的尼姑庵去。

随行的有万霞县捕头儿,对临近的五邑县自然有番理解。

尼姑庵名叫明月庵,庵堂不大,庵主是个老尼姑,庵内有十一二个尼姑修行。说是修行,实则尼姑们多身世堪怜,无处可去才不得不栖身庵堂,好比现今的两个小尼姑,便是襁褓中被家人丢在庵堂门口。

尼姑庵里都是比丘尼,一群女人,哪怕是佛门净地,也难免受些风言风语。

老尼姑管得严,可几年前还是有个尼姑跟人跑了。

“据说这尼姑庵有些不大gān净,城里好几家子供奉着呢,谁家没个làngdàng子弟?得了空子没少往这庵堂里跑。”话虽没说尽,但意思点到了。

一行人到了庵堂门前,捕头儿前去拍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