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谁是情郎
若非邱宝珍转移了尸体,原本这件案子很简单,起码县衙捕快看了真实现场,很容易猜测到凶犯是邱家内部的某人。然而尸体转移,从开放的后花园转移到严密的闺阁院落,院门又是拴住的,误导了调查视线,使人觉得凶犯必然是用翻墙等特殊手段进入行凶。
县衙不知情,但邱宝珍呢?
邱宝珍这几年就没琢磨过其中蹊跷?
就算姐妹情不深,遇到这类事,为自身安危着想,也绝不会放任一个凶犯留在邱家。若姐妹情深,那暗中做些什么复仇之举也显得很正常。
至于邱宝珠失踪的头颅,八成就在后花园。
这次是受邀查案,邱家上下都很配合,陈十六的信息收集很顺利。
谢绝了杨贺作陪,几人回到客院。
先将明面上的资料整理出来:
死者邱宝珠自小千娇万宠,爹娘长姐都事事顺着她,使得她的脾气虽不算骄纵,却也有些小任性。旁的小事上倒无所谓,随着年龄增长,却不愿嫁人,只说舍不得爹娘姐姐,要么就跟姐姐一样招个男人在家。
一开始的确是任性的话,家里也舍不得她出阁太早,便由她拖延。
至其十四岁,邱海给她提了一个人,乃是邱家世jiāo之子,董家二少爷董铭。董家祖上同样是大茶商,但在董铭父亲那一辈,喜好读书,且得了功名,做官去了。时隔二三十年,到董铭这里,又是个不爱读书的,gān脆回来重操旧业。邱海见了董铭,言行举止颇合心意,虽年有十八,但并未定亲,乃是董家见他想行商,有心给说个商门之妻,好跟岳家相互扶持。
两家彼此有意,邱海就跟小女儿提了。
邱宝珠一开始依旧是不愿意,却又说不出对方的不好,闷闷气了一场,到底是随家里做主。
陈十六道:“两家亲事是在邱宝珠遇害的头一年四月份定下的,邱宝珠生辰就在四月十二,若她没有遇害,在四月二十八就是出嫁的日子。”
一般而言,只要没什么特别情况,女方都会在及笄后出嫁。十五六岁正当时,十三四岁太早了些,十七八又略迟了些。
穆清彦问:“她在什么时候表现对亲事的qiáng烈抗拒?”
陈十六有些惊讶:“穆兄,你怎么知道的?说来也怪,一开始亲事说定,她也只是嘴上说说,觉得家里匆匆将她嫁人,不疼她之类的,就像小姑娘的抱怨。董家的董铭隔三差五会差人送东西过来,一盆花儿、一包点心什么的,在丫鬟的嘴里,董铭生的俊俏,又很会说话,生意也做得好,提起这门亲事人人都说郎才女貌天作之合。
哦,对了。邱宝珠身边那个叫白荷的丫鬟说,邱宝珠倒是抱怨过一件事,董铭之前虽未说过亲,但身边有个通房丫鬟。这在大家子很常见,董铭都十八了。在两家说亲之后,那丫鬟被董家放出去外嫁,对此,邱海很满意,起码表明董家重视邱家姑娘。邱宝珠平时喜欢看话本,都是才子佳人什么的,大概觉得这门亲事跟她憧憬的不大一样吧。
在过年的时候,邱宝珠突然对亲事很抗拒,不仅不要董铭送来的东西,还不准丫鬟们提跟亲事有关的一切。白荷说,那是因为董铭闹出的事,过年吃酒吃醉了,叫一个丫鬟爬了chuáng。尽管事后处理了,但邱宝珠一直闹着要退婚。亲事哪里是说退就退的,邱海再宠她,也不能为这个退亲,否则外面只会传她的不好,更难说好亲事。”
“她平时的喜好呢?有没有喜欢一个人待着的时候?”穆清彦又问。
“有。邱宝珠喜欢去后花园,每回去只带着白荷。她喜欢竹林那个地方,还不愿白荷待在身边,只喜欢一个人,白荷觉得她是为亲事心烦,加上邱家也嘱咐过丫鬟,所以白荷都不靠近,让她一个人散散心。”陈十六说着,又补充道:“对,邱宝珠每次去都是晚上,晚饭后会去待大半个时辰,偶尔时间更长。有时就弹弹琴,有时什么也不gān,回来时心情就很好。”
“出事时,邱家是否有外客?”
陈十六对此也问到了,忙笑着说:“有!那天晚上,邱海夫妻俩不在家,他们在茶园别院小住,顺带看chūn茶的采摘。当时邱家除了邱宝珍和杨贺夫妻,还有杨贺的二弟杨智,以及杨智的朋友赵永延。这两人是为采购邱家的chūn茶来的,彼此有姻亲关系,就住在邱家。”
杨贺是杨家长子,哪怕下面还有兄弟,按理也不该给人做上门女婿。通常给人做上门女婿,都是穷的活不下去,且是兄弟里排行小的,长子顶门立户,哪家都不肯给出去的。
杨家一共三兄弟,杨贺虽是长子,但比不得下面两个弟弟有出息。二弟杨智生的模样好,脑子聪明,自小就十分讨喜,做生意也很jīng明。三弟杨辉小小年纪也是不错,但年龄上不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