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瑶琴自然不说,但楼里老鸨是那么认为的。瑶琴七岁就到了群芳楼,因模样不俗,老鸨拿她当摇钱树养,十二岁登台献琴,十五岁接客。老鸨说了,在一开始瑶琴身上并非莲香,谭婆婆来了之后,瑶琴才固定使用莲香。那香味儿很特别,冷冷的,不浓艳,不俗媚,很合瑶琴本身气质,也是她出名的一点。

她两人来往密切,离开的时间又一致,不可能是巧合。因此我怀疑,谭婆婆是跟着瑶琴去了京城。那位贵客家世不凡,瑶琴再好,到底是青楼出身,肯定不能带回家宅,必然是安置在外。既然是外宅,总也要安排服侍之人,因此瑶琴带个小丫头,再带个老婆子,想来也不会有人质疑。”

穆清彦点头,又问他:“那位贵客什么身份?”

严朗笑道:“出身不小,他是寿山候府的嫡长子,田元绍,因已得了皇帝册封,外人也称小侯爷。他在广林并未摆明身份,一开始真不知是他。”

闻寂雪在一旁听了,哼笑:“寿山候只剩下空架子罢了,没什么实权,不过,侯府嫡长女嫁入了恪郡王府做了郡王妃,侯府自然跟着水涨船高。”

穆清彦思忖道:“谭婆婆为何要跟瑶琴去京城?她的仇人在京城么?她既然能孤身一个在广林立足,为何不直接去京城?两年的时间,对于心怀大仇恨之人,何等煎熬。”

严朗跟着分析:“除非跟着瑶琴能帮助她。”

他们没去猜测仇人是田元绍,否则依着谭婆婆和瑶琴的关系,有很多机会可以弄死田元绍。那个“罗恒之”会是什么人?是否跟侯府有牵扯?

纵然是种天马行空的猜测,他还是问了严朗:“你可听说过‘罗恒之’这个人?”

“罗恒之?”严朗仔细回想,摇头:“听来耳生。你问这人做什么?”

“问问罢了。”穆清彦没解释。

严朗见他不说,倒也没追问,只是皱眉道:“现在怎么办?人都走了。”

在广林治下,他可以查,但人都跑到京城去了,他鞭长莫及。再者说,之前张湖和丁香的死,还没有确凿证据跟谭婆婆有关,顶多因着红丸的原因,将其列为可疑对象罢了。

“我和阿彦会去京城,你不必管了。”闻寂雪蓦地说。

穆清彦看他一眼,没反驳。

严朗总觉得提及京城,闻寂雪的口气不大对,打量二人片刻,笑道:“也罢,我是无能为力了,此事就劳烦二位。有用得着的地方,只管开口。”

用过午饭,严朗告辞离去。

闻寂雪站在窗边眺望远空,许久才道:“我们去京城如何?”

“又何不可。”穆清彦自然是随他。

闻寂雪笑道:“既如此,那就给陈十六传个消息,让他等着我们。他在京城长大,各家都熟,能帮不少忙。”

穆清彦自无异议,当即写了一封信,命高春送去驿站,花重金委托快速送至京中。

*

过完了正月十五,陈十六忍耐不住,吩咐人收拾行李,准备车马,要离京。

尽管回家前就做过准备,但今天这家吃酒,明天那家吃酒,饭桌上觥筹交错,看似言语含笑,实则虚伪客套、刀光剑影,尤其是陈十六,他这个在外人眼中一事无成的纨绔子弟,不知被讥讽过多少回。

当然,那些人也没得着好,他一一反击回去。

只不过,这种日子过久了就乏味。一开始他还想着多陪陪老祖母和母亲,省得两人念叨,谁知家里竟要给他提亲,吓得他一个时辰都不想多待。成婚什么的,总感觉是很遥远的事情,他还没玩够呢。

可惜,消息走漏,他被拦在家里,没走成。

老祖母和母亲那边可以歪缠,但他爹一板脸,他就缩了。

正月十七,他又准备开溜,结果收到一封信。

得知穆清彦要来京城,他高兴了,当即也不吵着离京,开始为接待之事忙碌。

两日后,陈十六一大早就去了酒楼,自己点了茶水坐着,打发何川去城门处等候。按时间推算,人是今天到,知无法确定具体时辰。陈十六觉得穆清彦不会无缘无故来京城,毕竟眼下还没到天地化冻之时,便是赏春也太早了。

辰时半,陈十六俯看大街,看到了何川。

在何川身旁是辆马车,虽未看到车内之人,但赶车的是高天,跟在马车后面的是高春高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