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斐然心中早就有了想法,此时缓缓道来,“银票订制由朝廷统一发配,以实际流通的金银数额订制银票数量,一开始,可以以朝廷官员入手,从祁城入手,再逐一地推行出去”
这个货币制度实在是太庞大了,它不像是科举那般对应的是某一部分人,它是照应着全国。它关乎国家最基本的命脉,若是一个不慎,恐怕整个国家都会崩塌。
叔青司感受到了自己肩膀上的担子在发沉。
柳斐然也知这实在是太需要慎重了,故而说得很慢很慢,从白日说到了黑夜,热茶不知换过多少盏,也不过是探讨到了一部分。
两人都面容疲惫,精神却还算饱满,时间渐晚,柳斐然吐出一口浊气,说道:“叔大人,这并不是你我之间的事情,还请叔大人整理好,上奏皇上,再与众臣商议。”
叔青司自然清楚,点头应允。
柳斐然告辞,临走前她脚步一顿,回过头来说道:“货币推行乃是潘大人提出来的,叔大人不妨问一下潘大人的意见。”
叔青司明白,柳斐然这是提出她的要求来了。
但是这个要求相对而言,显得无关紧要。照看潘若烟,和他钻研货币推行一事并无冲突,甚至可以说,潘若烟很有可能能够帮得到自己。
推一把一个新人,自己却得到了这么一个大饼,完全值得。
所以叔青司客气地说道:“柳大人放心,本官不会忘记潘大人的。柳大人,请。”
柳斐然微笑颔首,“叔大人请留步。”
第134章
果不其然,叔青司还是以货币改革一事提出了提案。不过因为早有潘若烟提出在先,柳斐然欣赏在后,故而这个提案出现,反而众人吃惊的是并非柳斐然提出来的,而是叔青司。
两个人之间不知道达成了什么协议,大家不知道,但是这并不妨碍这个改革的推行。
底下虽有大臣不赞同,认为货币一事过于重要,只是薄薄的一张纸,想要代替所有金银的作用,难以让人信服。但这一件事是叔青司负责的,为了让自己名留青史,叔青司自然是尽心尽力,不容有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