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曾经多次跟日国,荷兰,欧美交涉,意欲重金购买海上机井,遭遇重重刁难,好不容易从日国买回来的机器是他们用旧不要的,说明书还驴唇不对马嘴。
对方明确表示,若要售后维修,必须要他们的人来拆装,用他们的零件,华人不得在场。被咱们自己拆了的机器,他们一概不负任何责任。
花了重金买回来一堆废铁,最后是张廉主持,设计院牵头,把买回来的旧机器上,稀有金属做的钻头扒拉下来使用,其他环节拆了一件一件摸索。
最后自主研发的大型海上钻井机,终于有了好消息,分配到各地兵工厂生产的零部件会一起带到南海组装完毕,配合沪市船厂,陈峥带队研发的海上重机作业船,边疆五零一军工厂生产的遥感・探测仪,各方协力配合,缺一不可。
瀛洲研究所的同志们也早已望眼欲穿,终于在炎炎夏日,迎来了各方支援。
研究所乔工主持,晓渔带队下海取样,李队长等人加入样品分析行列。
张廉站在甲板上,宛如十多年前在琼州海军驻地一样,轻柔的给晓渔带上护目镜,将脑后的绳结调整好,眼神温柔的看着晓渔投向大海的怀抱。
实践出真知,晓渔带来的学生成长的飞快。尤其是见着严谨冷酷的陈老师,下水之后高兴的像个孩子,潜入水底都不需要携带装置,游水更像一尾游鱼。
众人纷纷下水,指挥作业船上的张廉操控机器,选定位置,钻井取样。
短短三个月的时间,乔工终于敲定了位置,张廉的机井登场,克拉玛依的余工也被调过来,带着井下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严阵以待。
等黝黑发亮的石油冒出来,闻着那股子臭臭焦焦带着硫醇的刺鼻味道,一向严厉的乔工忍不住咧嘴笑了,被女儿打击的心力交瘁的郭珍珍也笑了,还有时常胃痛的乔工,总埋怨条件艰苦,又认真工作的林坤,甚至还有前南海勘测队的冷战,冷奇等人都笑了,眼里全是纯真,脸上却布满沧桑。
第204章 时间的背后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