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上遇到的各类星体无数,对很多星体的定义也许不一定完全正确,我们所做的只不过是整理参考书而已,并非教科书。一切留待后人去判断和最终确定。我把一些气态星体也归类为白矮星。像恒星这样寿命长得让宇宙为之震惊的星体,它的演变过程会很复杂,因为漫长。我们认定白矮星还会发光发热且体积小质量大密度大,但是一颗不再发光但持续高温密度小质量小体积大的星体也可能是白矮星,万一它正处于白矮星的早期或中期呢?白矮星不是一个固定模式,它本身还分阶段。早期的白矮星,也许先失去光亮,因为表层会燃烧殆尽而冷却,但内部还在继续燃烧所以温度依然保持高温。中期白矮星,没有光亮也渐失温度。晚期白矮星,没光亮没温度。至于体积,早期白矮星也许被非常厚的云层所包裹,体积很大,外面密度小里面密度大,实体较小。中期白矮星,云层渐消散,实体的体积比早期大一些,因为云层中的尘埃会降落并堆积。晚期白矮星,没有云层,实体比中期大,尘埃已全部降落堆积。末期白矮星,会相对收缩一些,因为堆积的尘埃慢慢凝结成土地或岩石,体积变小,密度增大,但是不会缩到早期白矮星那么小,它会比晚期白矮星小一些,却比中期白矮星大一些。白矮星有可能表现出脉冲星的某些特性,比如具备强辐射,同时一会儿大一会儿小,不停伸缩。如果白矮星会忽大忽小,那恒星的衰变在“红巨星”阶段后就不会遵循越来越小的规律。
不同类型的行星组成成分各不相同,所以自然死亡的过程和结局也会不同。恒星的组成成分也是相异的,不同的恒星死亡过程和最终结局也会不一样。有的恒星死了,变成固体星,有的恒星死了变成气体星。这一点非常肯定。至于它是否会变成液态星,就像是否会变成晶体那样完全没有确定性,所以白矮星究竟是什么?它变得飘渺起来。抛开质量不谈,“图伊”确实有五种情况。
我说:“它的质量不足太阳的8%,也许曾经也不曾达到过太阳质量的8%。”
他/她说:“要么是褐矮星,要么是普通行星。”
我吃下最后一口冰激凌,抬头看见他/她嘴角沾着少许冰激凌,看起来像一滴雪。我取出纸巾擦了擦自己的嘴,把纸折叠好放进上衣右口袋,在这里一切资源都会被重复使用。一张纸需要被利用三次,一次用来擦嘴,一次用来擦手,一次用来方便。我把冰激凌杯放进椅子旁的回收箱,打开黑森林蛋糕尝了一口,味道不错。
他/她也取出纸巾擦了擦嘴,然后把它折叠好放进上衣左口袋。
我说:“普通行星的可能性较大。”
他/她说:“那个三色星球很奇特。”
我说:“确实不同寻常。”
他/她说:“也许它曾是颗恒星,比如红矮星。”
我被蛋糕呛了一下,轻轻咳了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