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淳平时所说的那些情话什么的,池月记的没那么清楚,她就知道边疆那里寒苦,一年当中有半年都是冬天。

这也是为什么今年池月让整个连山县,都种棉花的原因。

甚至有许多人家里种粮食的地都种上了棉花。

当然连山县哪怕所有的土地都种棉花,也不一定够边关的将士们用的,暂时应个急还是可以的,加上这一年多里收集的鸭绒,足够做出边关将士们穿的夹棉羽绒衣了。

即便这次这些将士们用不上,往后他们总归也是能用得上的,边关将士众多,不能让他们保家卫国了,还要受饥寒交迫之苦。

谁知道这一仗竟然打这么长时间,照目前的情况来看,最快还得个一两个月才能结束。

两个月前她让人就开始制作夹棉羽绒衣的外罩,现在棉花下来了,直接按比例往里填充棉花和鸭绒就可以了。

容嬷嬷她们是管不了池月的,能做的也就是多多的帮她准备能用的东西。

她们这么多人到时只有有些拳脚的春华能跟去,其他人都得留在家。

这九月里池月忙的像陀螺一样。

忙着帮村民们开铺子,还有自己的铺子还有那些学医的女子,还有村里的客栈,药膳铺子等。

最让池月没想到是,原本都不抱希望的药膳铺子,竟然火了起来,大多是外界的人过来吃定的。

时不时去看看薛淳的文武学院,因为家里的两个姑娘,特别是李子夕总是跑到文武学院去偷听课,怎么说都阻止不了。

按照李子夕的想法是,凭什么小叔叔和哥哥还有那些学子们就可以读书,而她和姑姑就只能在家里等着长大,以后嫁人了相夫教子,凭什么?

池月听着很是认同,于是她又和薛晴李非秦柔婉四人合伙,在村里盖了一个专门给女子上学的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