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活儿的技术难度不大,主要关乎耐心,花明从前也没工夫干这个,但今时不同往日,在没有手机没有网络的古代,她有大把的时间好好做一顿饭,何况鱼汤还在炉子上炖着,急也急不来。
她仔仔细细,费了大约有半个时辰,把一条鱼身上的好肉都变成鱼泥,正好另一边的鱼汤也炖到了火候,香味一阵胜过一阵,随着热气从锅盖边沿飘出来。
往鱼泥里加上少许淀粉和盐,像和面一样揉匀,原本松散的鱼肉就有了形状,仍旧柔软,但已经可以塑形,不再一碰就碎。
拿一个小布袋,像昨天做莓果山药一样,把鱼泥装进去,扎紧,在布袋的底下剪一个小口,刚好像寻常的手擀面一样粗细。
揭开锅盖,捞出葱结姜片不要,在飘散的雾气里,动手挤鱼泥。
鱼泥经由小孔而出,有了面条的形状,软绵绵地蜿蜒下去,一落进热汤里,立刻就被烫熟定型。再加少许盐和胡椒调味,撒上一小把枸杞,煮上一会儿,撤了火出锅,一碗鲫鱼汤面就成了。
奶白色的浓汤,盛在青花瓷碗里,表面还浮着几星金黄色的油花,其中鱼面和豆腐都色若白玉,而零星几颗枸杞,红艳艳的,顿时平添了颜色,让人食指大动。
尝上一口,毫无腥味,鲜香扑鼻,鱼面柔软而微有韧劲,不像寻常面条占肚子,大晚上的吃了也不会撑得积食,只觉得鲜美又暖胃。
豆腐已经吸饱了滋味,吹着凉气入口,微微的烫,一下就和着汤水滑下了喉中,从头到脚都幸福。
花明满意地盛了两碗,用托盘端着,小心翼翼地往回走。
到了院中,先在自己房里放下一碗,端着另一碗就向隔壁迟雪的院子去。
既然答应了他,往后做什么吃的都算他一份,那总不好食言嘛,她一边走还想,夜宵都做得这么讲究,真是给这小子口福了。
迟雪的房门关着,里面有灯,还有淡淡的香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