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南齐,建康城,建康宫。

深秋,已是深宵时分,御书房仍灯火通明。

书案上奏折堆积如小山,书案后之人提笔批阅奏折。

门外响起脚步声,不一会儿,伺候帝王的御前大太监李煜端着甜品入内,给主子请了安,放轻嗓音说:“主儿,皇后娘娘给你送来了润嗓子的银耳雪梨,您不如先歇歇。”

“放着吧。”帝王头也不抬,语气寻常。

知道内情的李煜在心里叹了口气,主儿勤政为民,每日的心神都耗费在了处理公务上,百姓都传主儿爱民如子,不近女色,是位好帝王,只有李煜知道,主儿哪里是不好女色,分明……分明……

这个秘密,李煜是注定要带入棺材里去的。

主子年少时登基为帝,初为帝王,勤于政务,后宫凋敝,如此,第二年,群臣进谏,让新帝广开后宫,为皇室开枝散叶。

彼时,萧荣年仅二八,少年人经历世事,少年老成,沉稳异常,见执拗不过老臣,便同意立后。

少年帝王,表面乖觉,即便总事事听老臣的,骨子里属于少年人的执拗叛逆一点儿没少,光是立后这事儿,便拖拖拉拉的牵扯了一年半载,后来老臣们拗不过,便同意帝王自行立后。后位落在一寒门小娘子身上,一个寻常的,相貌普通的小娘子身上。

传闻是从街头巷尾传出的——据说,还是太子的萧荣因“永安之变”被迫出逃建康城,路过秦府,顺手同秦家娘子讨了一碗饭吃,从此便记住了这一饭之恩。

李煜听闻这传言,心中微微唏嘘,这永安之变是昔年先帝驾崩,淑慎皇贵妃假传圣旨,昭告天下:先帝传位于二皇子,身为东宫之主的萧荣不得不被迫出逃,逃亡路上确确实实得了秦家娘子的一饭之恩相助。

但是,这不是主儿立秦家小娘子为后之因,乃是……皇后娘娘心知肚明主儿他并非……非郎君,并且执意要入宫为妃,主儿惦念旧情,便立了她为后。

这么多年,皇后娘娘一直顶着生不出孩子的压力,为皇上排忧解难。

帝后“恩爱”数十载,前朝臣子要求帝王广纳妃嫔开枝散叶意愿之深,有甚者提出废后之语,帝王勃然大怒,三日未曾早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