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一百二十盏茶

姜宵见眼前的将军还记得自己,不由得激动万分,随后单膝跪地行礼道:“将军,白虎营的弟兄们这些年来可从未忘记当年你带着我们杀敌的时候,如今鞑靼经常在边关骚扰将士们,若...若什么时候朝廷打算与那群蛮夷之人一决高下,还请将军要记得我们,云岭之战,咱们白虎营险些全军覆没,这血仇,末将终身难忘。”

说到后头,姜宵神情极为激动,抱拳行礼后,还是难免有了声叹息。

报仇之事,大同府的将士们又有谁能忘却?可如今想来竟像奢望,近些年来,每到秋收之事,鞑靼都要来边关冒犯,可朝廷都当做视而不见,甚至让魏将军避战,明明国富民强,却不知为何如此啊!

温世昭听完这话后,也忍不住深深叹了口气。随后将面前人扶起后,重重地拍了拍肩,“若有此等机会,本将定不负重将士之望。”

云岭之战,又何止白虎营的将士受到迫害,全军将士都中了调虎离山之计,若不是兄长后头力挽狂澜,带着一队铁骑杀了个七进七出,北朝在那时就会败了。

一旁默默不语的少年郎瞧着两人眼中的神情,却难免有了几分触动。

温家的儿郎,究竟有多么受到大同府将士与百姓的爱戴,是他所不知晓的。可下午绿檀与他说的话,却犹在耳旁。但两国如今的形式,恐怕真要开战,却是不易的。

最为主要的还是当年父亲的事,若是朝中真有人暗中迫害,两国交战,上阵的必是叔父和长归,敌在暗,他们在明,这样太过于危险。只能期盼自己在春闱后步入朝廷,将此人找出来才是。

两日过后,大同府的水情也被控制住了,决堤的河口被魏弦带着官兵用着沙石填满,而久久未曾出来的太阳也终于在大同府见着了。

此次水情影响到的还是下游的城镇,杏花镇是受灾最为严重的地方,不少村子都被洪水毁于一旦,不知多少百姓流离失所,还有一部分人被卷入这滔天的洪水中,不知被冲去了何处,劫后余生的百姓们也是感叹纷纷。

但让曹家村最为印象深刻的还是带着仅仅五十人马就救了整村的江枕月,倒是令她在百姓们的心里威望甚高,容貌倾城绝色与箭法超然,不过是府城里的人津津乐道的事情,但此次水患却能不顾自己安危将下游情况传到魏家,无异于是救了整个下游,大同府没因此次水患损失惨重,便有她一半的功劳。

在退烧后的第二日,她和少年郎分别之后,便带着兵马将剩下下游的情况都探了一遍,途中还遇到了治水的魏弦,那一袭白衣的姑娘,便在百姓们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为知府的江承志此次水患虽然在下游有疏忽,但上游的双堤坝之法确实规避了许多险情的发生,朝廷决定将功抵过,也算不得他什么罪名。只不过那些之前隐瞒情况的官员却免不了被惩罚了一通,许多人还被贬官到了其他地方,若没有故意瞒着魏家,大同府此次水患必然损失极小。

如今朝廷竟要拿出两万两的赈灾银子,户部尚书脸都摆臭了,但别无他法,毕竟百姓们还要靠着这些银子重建家园。而江承志恰巧又是个清官,此次赈灾粮饷从头到尾没少了百姓一分一毫,足以让每家每户都能重建新房,还能有一年开销的银子。

水患之事落幕,倒也解决了江家父女的心头大事,日子便又回到了之前一般。

整日里姐妹俩忙乎的都是铺子里头的事情,江枕月那两个吃食铺子倒还是简单些,除了肉价菜价贵了些,也没什么大影响,半月后肯定又会回归原本的模样。就是成衣铺子损失不小,但好在收入还是多些,投入铺子的银子也早就赚了回来,如今整体算下来,竟还是赚钱的。

江枕月此时正在听雨斋里头等着姐姐回来,瞧着桌上那妆匣里满满的珠宝也着实吓了一跳,待问过院子里的玉药这才知晓,这是魏家送来的谢礼。

其中名贵玉料做的首饰就有许多,显然魏家是用尽了心思的。可这箱珠宝却在此刻有些醉翁之意了,说着是感谢姐妹俩提醒水患之事,才没让魏将军背上黑锅,但无论如何都应当用不上这么多的礼品才是,更何况还特地留了个帖子给姐妹俩,这妆匣又是魏家下人亲自送到听雨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