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年轻人离去后,剩下的便又继续说着话,“我过几日便回安平了,宏远留在京中的别院,也拜了老师,回头就劳烦你们多照看几分了。”
“这么快?”三太太询问,“怎么不多待些日子,赵家的小礼才刚过吧?”
安平的崔太太点头,“这亲事既定下,我也放心了,府中还有事儿,我总不能真在京城待个一年半载的不是。”
这话徐氏颇为赞同,都是宗妇,平日里自然忙的紧。
她这回能带着侄子过来,除了确定侄媳妇儿人选,也是因为崔家,为了表达足够的重视,自然要她亲自过来才好。
“那这几日便安心在庄子上住下,正好也热闹热闹。”
三太太笑道,安平的崔太太点头,也不与她客气,直接应了下来,这般爽快一点儿也不扭捏,倒是教人心生好感。
徐氏之前听她提了句赵守,听说拜了师,便询问了句。
知道拜的是谁后,点点头,“那位先生从前在国子监任过教,很是得人推崇的,眼光不错。”
安平的崔太太笑了笑,“不比你家二公子,惊才绝艳,能拜入老太爷门下,做关门弟子。”
“也是他自个儿运气好罢了。”徐氏谦虚道,但脸上的笑意却是止也止不住。
二子确实是她的骄傲,甚至达到了一般人都难以企及的位置。
虽无官身,可谁也不敢小瞧了去。
因为他不仅是帝师的弟子,更是太子的老师。
背后别说有谢家和崔家,本身更是教人不敢小瞧。
如此,怎能让徐氏不替他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