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哪里是像啊,根本就是一摸一样。

但是这个胡桃,不认识杨林。

或者不能说不认识,她是从父亲的描述里认识的杨林,但没有在杨家镇的记忆。杨林后来分析,胡桃就像是由无数个时间片段组成的人,每个片段的胡桃都只有那个一小段记忆,不知道未来,也不知道过去,唯一的本能是找人修复提瓦特。

这个胡桃在发现修复者是杨林之后,坦白了修复提瓦特的代价,修复时间的难度远比空间来得大,不仅要记下随机出现在提瓦特各地的一幕幕影像,还要梳理前后顺序。就算杨林不眠不休地画,都不可能画完,而且这件事对精神力的损耗极大,他很可能跟父亲一样早衰而死。

但杨林还是接受了。

就当作是一种消遣,就当作一种对父亲的怀念,就当作是帮朋友一个忙。

他对完成修复这件事没有执念,能画多少是多少。

母亲并不支持他画画,学艺术的成本太高了,而且学成之后也没什么出路。所以杨林只能偷偷学习,提供商稿攒学费。天赋和努力没有骗他,他早早就在成为了圈子里的大神,有了独立选择大学的能力。

他和不同的公司合作,最后更是直接辍学加入了游戏公司成为主创,有机会从头参与新游戏的美术设计。也因此找到了更快修复提瓦特的办法:将提瓦特的修复嫁接到游戏团队的身上。

他作为核心引导故事思路,策划团队梳理时间线,画师团队补充精神力。中间总有一些缺失的信息和人物,杨林并不纠结,学着父亲的做法,在不违反世界规则的情况下,进行原创补充,添加了诸如行秋和北斗之类的人物。

宿命的轮子,就这么转动了。

两个世界在不知不觉中建立了深度联系,因为三次元对二次元的绝对影响,一些原创不可避免地对提瓦特造成了干涉,干涉严重时,会发生时空扭曲,随着修复进度拉长,这种扭曲越来越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