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长的历史长河里,在众多建立的王朝中,就属清朝康熙时期的后宫嫔妃等级制度是最为完善和详细的。对各个等级的嫔妃所拥有的权利和待遇都是有着非常严格的限定,所以低位嫔妃做梦都想着向上晋升,这与对皇帝的感情无关,而是和自己日后的生活水平有着相当紧密的联系。
别看“贵人”和“嫔”只相差一个级别,但身份却是天差万别。
这简简单单的一级,就是意味着奴婢到主子的转变。
都说皇帝的后宫佳丽三千,这个三千虽然只是一个泛指,但说明人数还是挺多的。不过,在这偌大的后宫中,嫔妃们能够被真正称为主子的却最多只能有十四个人,分别是皇后一名、皇贵妃一名、贵妃两名、妃四名、嫔六名。
嫔位以下的就没有名额数量的限制了,说明其地位低,还是不重要。
也就是说,以后如果高位嫔妃的名额被填满了的话,低位嫔妃是没有任何晋升空间的,除非有高位嫔妃去世腾出位置来,或者是犯了大错被人抓住把柄后从高位上拉下去。
而现在刚刚经过第一次大封后宫,嫔妃等级的人数暂时还不像后来那样严格定死了的,例如这次受封的嫔位就有七人。
虽然伺候的宫女和太监管贵人及以下的嫔妃叫小主2,但在面对皇帝、皇后、高位嫔妃的时候,她们只能称呼自己为“奴婢”。
“儿臣给皇玛嬷、皇额娘请安,皇玛嬷、皇额娘金安。”
“臣妾/奴婢给太皇太后、皇太后请安,太皇太后、皇太后金安。”3
钮钴禄皇后领着众位嫔妃整齐地向两位长辈请安行礼,语气不急不缓,恰到好处。
“坐吧。”太皇太后认真环视了一番下面来请安的嫔妃。
“谢皇玛嬷/太皇太后。”从皇后到嫔位的嫔妃,都分成左右两列落座在旁边的椅子上,贵人则是被赐下绣墩4,位置就在椅子往殿门方向往外顺着排。
这椅子别看着不起眼,却是大有来头的。它被人们称为“圈椅”,得这个名字是因为它最明显的一个特征就是圈背连着扶手,从高到低的弧度十分适合人们的坐姿,让人感到非常舒适。圈椅起源于唐朝,在宋朝的时候初现雏形,后来在明朝发展到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