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和共存,平静了数百年的东海、东南海面就这么热闹了起来。

盛宁元年是大 朝整个商贸繁盛的开端,税赋连月以惊人的速度增长,事态喜人。

早朝上,户部尚书冯评将朝中这半年的税赋、营商于朝廷之上宣读出来。

在读到一月钟家赋税将近周家和张家之和时,满堂皆惊。

“将近于两家之和去?那个潮州造瓷的周家和泸州的张家?”

冯评面色不改的回道:“的确是。”

“这......”新任中书省侍郎褚怀泽有些难以置信:“莫不是弄错的吧?”

冯评应答:“不会有错,上月赋税钟家五十万两,而周、张家亦是涨了些,不过也只有二十五万两。”

眼下暂升任门下省侍郎的令狐泽闻声点头说道:“想来也是正常,褚大人您且思量,钟家如今铺面国中上下皆是,那乘风驿乘风阁的生意更是水涨船高,卖出的货品、运送的货品已然难以估算,若是赋税不越过周家,只怕倒要让刑部赋查司去查探查探了。”

褚怀泽听得摇头叹息:“若是按照钟家这般涨势,只怕要不了多久那五家......”

现如今的尚书令陈啸欢应道:“钟家运送倒是开了一个好势头,能将国中货品流转南北东西,古来商贸昌盛的征兆就是货物的开始迅疾流动,往后应当更是可喜。”

御坐之上的谭元雍亦点头说道:“钟岐云这本事的确不小,不过钱都进了商贾口袋中,倒是苦了种地的农户,这些他们都分不得一分。”

只是说到这处,谭元雍抬头望向大殿外的烈日,许久才说道:“但眼下最要紧的却是这干旱,若是这般下去,今年两湖再颗粒无收,那农户当如何存活?”这是谭元雍最为头疼之事,也是朝中近月争论最多亦得不出方法之事,“朕命你们回去想了这么些时日,可想出了法子?”

说着,谭元雍就往座下瞥了眼,只瞧着刚才还热热闹闹议论着赋税一事的大臣都变作了哑巴,安静了下来。

谭元雍蹙眉:“大 朝百之□□十皆是农户,两湖更是大 产粮大州,近几年实在天公不作美,不是水灾便是干旱,若是

今年再是这般......”说着他望向工部侍郎令狐情,“令狐侍郎可想到法子?”

令狐情上前几步,“臣愚钝,除了去年那般让商户捐赠的法子,臣想不到更多了。”

谭元雍想了想,道:“江南等地上缴粮米之后,只怕也没有余粮能够去帮扶两湖......”而去年尚且还能让富商慷慨解囊,但这手段玩过一次,再来第二次就没用了,那些留存粮米的商贾怕是不会拿出一分的,如今国库空虚,更是拿出银钱去购置粮食。

到底还是无解,但亦不能这般看着两湖百姓活活饿死。

谭元雍想了许久,也没有旁的方法,他看向下方站在首位的的谢问渊,还是问道:“不知丞相有何看法?”

被提到了名的谢问渊也不好在那一言不发,他手持玉板,躬身说道:“回皇上,臣依着皇上的旨意思量数日,倒是有一个不甚成熟的策略,不知当不当行。”

谭元雍望着谢问渊,说道:“丞相先说。”

谢问渊点头应是,随后缓缓开口:“早朝前政事堂收到两湖三个州府来报,如今两湖天地的粮草皆已枯黄,两湖两年颗粒无收已是定局,除非天降奇迹。”

这话一出,殿中更是一片唏嘘。

谭元雍闭了闭眼,而后还说说道:“丞相还未说有甚策略。”

“臣想,如今唯一能就的办法只有让其他州府接济,但照眼下的境况来看,其余州府没有余力接济的根源只在一点......”

谭元雍听得,眼眸一动,慢慢道:“丞相继续说。”

谢问渊闻言继续道:“农户缴纳米粮的赋税过重,如今农户税赋三十三赋一,商户却只有三十五赋一,如此算来倒是比商户更重了。”

谭元雍眯眼,道:“丞相的意思是......要降低农户赋税?”

令狐则听到此处,微微蹙眉:“农户三十三赋一之税建朝之后从未变更,若是降低赋税那么国库不单钱财不足,甚至连粮米都不足了。”

谢问渊望向令狐则,说道“令狐大人,不才想问您一句,若是钱财充裕,可能从农户手中购下米粮?”

令狐则不知谢问渊为何要问这话,他想了想点头:“自然是可以的。”

“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