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一来拿到报纸太迟, 预报都过期了;二来山间天气与平地不同, 倒像是孩儿脸一日三变, 老农有时都看不准天气, 城里的报纸上更不会特地播报他们一个小小山沟的天象, 看了也白看。

至于台风,这东西不是年年都要来几次么?也没见哪次有大动静。

“三阿爷,你不知道,我在城里头看到这张报纸,心里也是一咯噔。看看,‘超强’!我特地去县气象站问了专家,人家说了,这次台风有点特别,风力特别强,路线特别怪,我看了专家在草稿上画的线,据说是很有可能刚好要从笔架山上刮过。 ”

曹富贵一脸担忧,小心翼翼地从怀里掏出张带了县气象站红头的便签纸,上头细致地画了一幅风行路线示意图。虽是寥寥几笔,那一团风向示意,正正从海滨经过笔架山,整个林坎大队都在风圈之内。尤其是黄林村,首当其冲!

曹书记看到县气象站的红头纸,这才真正重视起来,拿起图纸细细端详,看了一会儿才皱着眉头问道:“要是台风真会经过林坎大队,照道理上级会下紧急避险通知啊?”

“人家专家讲了,‘可能’,很有‘可能’!”

曹富贵指着图纸吹得天花乱坠,把专家的种种推测都讲了一遍,“……总之,天气预报还有很多不确定因素,专业也不能打包票,哪里可能下发正式通知。早早预备总是万无一失,麦收就在眼前,要是被台风暴雨一浇,半年的收成都泡汤了!”

曹富贵能见到这位气象专家,还是多亏了钱老爷子介绍,私底下认识的,这位也是老物件换粮食的收益者。要不然公家单位的门哪里这么好进,公事来往都是要开单位和地方的介绍信的,哪里有随便来个少年就能咨询专家的好事。

专家画出来的当然也不是什么准确的台风行经路线,而是几种可能之一,既然有老钱介绍基层群众咨询,他也是尽力解说,解释种种可能,当然也不可能下定论说一定会经过笔架山黄林村。

曹富贵要的就是专家的名头,扯了气象站的虎皮,红头纸上描述的“可能”,就会引起大队的重视。

“这事体我会通知下去,让各生产队多注意天时,万一有台风来,也能尽力抢收……”

曹伟岩眉头紧蹙,把这台风的消息放到了心头。

不管怎么说,富贵有一句话不会错,有备无患。只是提早收割对收成影响太大,不可能只凭这点“可能”的消息就决断,这种责任谁也背不起,只能是多作预防。

“三阿爷,你看看这东西!”

曹富贵招招手,让小乔把他做的收割利器拿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