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他国谋与太后身

王龁拱手:“有劳君上费心。那……老夫便先行告退。”

看着王龁在仆役引领下走向厢房的背影,燕丹微微松了口气。

总算把这头倔强的老狮子暂时安抚住了,未来的变数还很多,但只要人留在秦国,就总有转圜的余地。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

就在燕丹于咸阳城内巧妙周旋,化解内部潜在危机的同时,秦国外部,因伐魏大胜而引发的波澜,正以更汹涌的姿态,冲击着山东六国本就脆弱的神经。

首当其冲的,便是与魏国唇齿相依、同属三晋之地的韩国和赵国。

韩国,新郑王宫。

韩王安捏着前线传来的、详细描述秦军新式军粮、新式军功制度以及其恐怖战斗力的密报,手指都在微微颤抖。

他面色苍白,对着殿下的几位心腹重臣,声音带着难以抑制的恐慌:“诸位爱卿……秦……秦国经此一役,锋芒更盛!其势……其势已难遏制!若再任其东出,我韩国……首当其冲啊!如之奈何?如之奈何?!”

殿下一片死寂,人人面色凝重。

硬抗?韩国积弱,拿什么去抗?

求和?魏国的前车之鉴就在眼前,割地赔款,无异于饮鸩止渴!

就在这时,一位老臣颤巍巍出列,眼中闪过一丝诡谲的光芒:“大王,老臣有一计,或可……缓秦之势。”

“快讲!”韩王安如同抓住救命稻草。

老臣阴恻恻地道:“秦国虽强,然关中之地,渭水流域,时有旱涝之患,粮食产出,终有瓶颈。我韩国虽弱,却有一宝,可解此忧……”

他顿了顿,吐出两个字:“水工!”

“水工?”韩王安一愣。

“正是!”老臣解释道,“臣闻秦国丞相吕不韦,曾广发招贤令,求取天下治水之才。我韩国境内,有一水工大家,名曰郑国,精通水利,善于修渠引水,可化旱地为沃土!”

“大王可密遣郑国入秦,假意投效,并向秦王献策,于关中修建一条大型水渠,引泾水灌溉渭北旱塬!此渠若成,固然能利秦之农,然修渠之事,工程浩大,需征发数十万民夫,耗资巨万,耗时至少十载!在此期间,秦国国力必被此渠拖累,无力大规模东出!此乃……疲秦之计!”

韩王安闻言,眼睛猛地亮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