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珵脸上的血色刷的一下退的一干二净。
“永隆二十二年春,正赶上三年一届的会试,各地选送上来的仕子齐聚长安城中,其中有两个人却是最为瞩目。”
“一个是柳州来的田平之,其文笔以风流奔放著称,咏山咏水,俱怀逸兴壮思飞,是当时难得的浪漫派诗人。还有一个,则是柳相你!我如今就想问一句,柳相还记得当初的田平之吗?”
柳珵原本平静无波的瞳孔里激烈地颤了几颤,最后终归是垂下眼帘,将一应情绪掩盖住,“你到底还是放不下这个案子。”
苏岑却已经暗地里将柳珵的表现尽收眼底,但不知到底是这位柳相道行太深,还是当真不知情,至少从表面看上去,这脸上的惊讶神情不似作伪。
如果是真的,也就是说他这些天来的明察暗访柳珵都不知道,礼部那些案档也不是柳珵让去毁了的。
“田平之……”柳珵指节僵硬地往回缩了缩,事到如今苏岑都已经查清楚了,他也没法再揣着明白装糊涂,只能道:“他学识好,文章作的也好,当时就有人传闻,这一届的状元非他莫属,只是天有不测风云,谁也没想到,他会猝死在考场里。”
“他不是猝死,”苏岑目光犀利地盯着柳珵,“他生前就患有哮喘,是被人在食物里下了榛子粉蓄意害死的。而给他下毒的这个人,首先得知道他有哮喘,其次,还得有机会接触到田平之的食物,所以他一定是田平之的身边人。田老伯是田平之的生父,自然不可能害他,还有一个……”
柳珵抬起一双冷冰冰地眼神扫了苏岑一眼,苏岑也适时地住了嘴。柳珵兀自站起身来,已经有了去意,冷冷道:“你若是有证据,尽管去我府上拿人,若只是凭空推测,我劝你还是省省功夫,与其追查这种缥缈的案子,还不如多放点精力在当下的事情上,免得被人诟病这大理寺的人一天天的吃着闲饭不作为。”
这话里威胁警告参半,苏岑站起来神色自若地拱一拱手:“柳相教训的是。”
他现在就是苦于没有证据,所以才不能轻举妄动,十二年前的证据,早已经随着时间飘散如烟,要找到谈何容易。而柳珵显然也是知道这一点,才会在震惊之后依然淡定,就是断定了他拿不出证据来。
柳珵拂袖而去,苏岑送到门外,这才发现西南之上天色压抑,摇摇欲坠地像要压下半边天来。
柳珵刚出大理寺的大门就淅淅沥沥下起雨来,正皱眉间只见一个熟悉的身影拿着一把圆环伞冲他走来。来到近前伞面一抬,伞下的人冲他舒朗一笑,“还愣着干嘛?还不快进来。”
柳珵这才回神,从门廊下来在伞下,走出去几步才想起来问:“你怎么在这儿?”
崔皓道:“太后方才宣我进宫,出来了才想着去你那里看看你,不想你来了大理寺。我就知道你肯定没带伞,所以特地过来接你。”
“玩忽职守,我平时就是这么教你的?”柳珵凝眉呵责,崔皓倒也不怕,笑着应下来,“我回去一定好好反省,等晚上告诉你反省结果。”
“没点正经,”柳珵嗔骂一句,又问:“太后叫你过去干嘛了?”
崔皓微微皱了皱眉,“说起来也怪,原本我还以为太后召见是有什么要事要问,谁知道她就只是问了我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什么在京城做官习不习惯?谏议大夫做的还上手吗?家母身体康健否?对了,还问起你,问你最近在忙些什么,还会去贡院吗,最后问我……对你那位置感不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