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系统舆论开始剧烈反转。
科技评论家在直播中直言:“沈逸辰不是金融玩家,他是风险结构设计师。他玩的不是钱,是信任机制本身。”
而在推特、油管、知乎等平台,同一张图片登顶热榜:
沈逸辰立于峰会台下,身后全球节点线网浮现,他一句话配文被疯狂转发:
“人不可能永远相信一个模糊的神,但可以永远信任一套清晰的规则。”
……
当天晚上,浮光会正式发布声明:
【Eterna币系统将全面接受国际结构审查】
【原高维模型创建人燕惊鸿,将退出实验运营职权】
【浮光会现阶段对“零算法自治框架”表达高度支持,并已启动转型对接流程】
消息一出,科技圈全面震撼。
资本圈一面倒地涌向沈逸辰阵营。
而直播平台上,数十家主播同步刷爆热搜:
【你以为打完了?人家只是顺手把你全球业务也接了】
【沈逸辰,从来不说狠话——他直接做】
【高维对赌?赌你能撑几轮】
而此时此刻,沈逸辰站在控制中心,看着屏幕上“信任反馈线”稳定增长,神色平静,却缓缓开口:
“你靠欺骗建的体系,我用信任终结它。”新国·滨海湾会展中心
全球高维峰会,第二日压轴议程。
万人会场内,灯光熄灭,大屏幕缓缓亮起。
这是整场峰会最受瞩目的时刻——“未来系统主导权全球协定听证会”。
但没有人知道,今晚即将落下的不只是话语权的锤子,而是一座神坛的彻底倒塌。
沈逸辰缓步走上主讲台,没有助手,没有PPT,手中只拿着一个银灰色数据球形终端。
“各位。”他站定,看向所有人。
“在讨论‘谁来定义未来系统’之前,我想,先告诉你们一个故事。”
他轻抬右手,球形终端自动弹出全息数据图像,一条由无数节点构成的链条图浮现空中,光流闪动,如星河逆流。
“这是高维模型的核心虚拟链——表面上,它构建的是行为模拟反馈系统。”
“但我花了两个月,将其拆解重构,得出的结论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眼神一凝,语气铿锵有力:
“这不是模拟未来。”
“这是包装骗局。”
现场一片哗然!
他没有停下,抬手划开图层,投影立体剖面迅速展开,节点逐个放大,显示资金流动、用户数据交互、操控指令系统、流量引导模型……
“你们看到的所谓‘共识系统’,本质是一套以情绪驱动为核心的资本导向网络。”
“用户在‘模拟行为’中被算法引导情绪,再被结构化为行为样本。”
“这些样本被高价卖出,制造泡沫式虚拟币的流通假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