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纪实片曝光

消息一出,舆论彻底引爆。

【这不是登顶,这是归位】

【我们从不需要谁代表我们,但他,就是那个最该上的人】

【沈逸辰,不是制度里的例外,他就是制度重写的起点】

弹幕霸榜热搜:

#沈逸辰正式进入国家战略设计席#

#千校系统被纳入五年青年治理主架构#

#我们不靠体系,是因为我们就是体系#

……

而宗家——终于迎来最后一场大崩塌。

这一年初,宗系还稳坐“教育结构话语权核心”,赵荣昌、赵如嵩、章弘礼等一干核心人物垄断政策话语。

但如今,天平完全倒塌。

他们亲手塑造出的那个“边缘变量”,一刀刀打碎了他们设计的中心秩序,如今还将这副秩序,以更优的形式还给了国家。

宗系结构派被迫集体提交辞呈,退出国家级政策通道,原教育协同结构组整体换血。

官媒评论罕见犀利:

“任何封闭结构,在面对真正来自社会底层的变革模型时,都将显得迟钝。”

“而沈逸辰,不是天才。”

“他只是,一个不愿意沉默太久的人。”

……

青创总部,当沈逸辰收到那份“顾问任命函”时,办公室内很安静。

天机阁的人、林紫然、秋云,还有那些曾在他最狼狈时候陪他走过来的年轻人,都在。

“哥,你现在是系统顾问了,国家级的。”

“你之前说过那句话……‘我们要做自己的系统’。”

“现在你是做到了。”

他接过那张印着国家徽记的文件,缓缓坐下,却笑着说:

“其实不是我做到了。”

他看向墙上的那张千校地图。

红点一万个,绿点九千个,蓝点八百个。

那是他亲自连线的每一个节点,真正联结起整个青年生态的神经。

他轻轻地说:

“是我们做到了。”

“我只不过,是你们的放大器。”

……

当天下午,全国三百多所高校同步弹出更新通知:

【千校系统更新版本V5.0】

【新增功能:国家制度协同接口】

【新增频道:青年政策直通车,发言即归档】

也就是说——

每一位学生代表,在自己学校节点上发言,都有可能进入国家“青年治理数据库”成为备案意见。

不仅能说,还能——被听见。

不仅被听见,还能——被写进制度。

这就是千校系统真正意义上的——“入正”。

……

知乎爆贴:

【我发的建议真的进了备案库,谁懂啊我当场哭死】

【沈逸辰改变世界的方式,是让你觉得你也能改变它】

【谁说我们是被管的那群人?我们,是系统】

……

镜头切回天台,沈逸辰再次坐在那处角落,曾经他夜里看星星的地方。

林紫然递给他一杯热茶:“你赢了。”

他看着远处灯火通明的城景,淡声道:

“我没赢。”

他握紧那张任命函。

“只是换了一种方式,继续做我们该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