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互联网的种子

重生1983年 卓西度 2103 字 9天前

会议结束后,高管们鱼贯而出,会议室很快只剩下卓西度和苏晚晴两人。窗外雨势渐大,雨滴敲打着玻璃幕墙,像无数细小的手指在叩门。

苏晚晴走到丈夫身后,轻轻按摩他紧绷的肩膀。卓西度睁开眼,握住妻子的手:"晚晴,我能看透一个人本质的能力,从未出错。马云身上有种特质——远见、韧性和感染力。这些比任何合同都可靠。"

他站起身,走到窗前,俯瞰雨中的深圳:"况且,50万美元算什么?光刻机项目一天的研发费用就不止这个数。我在买一张通往未来的船票,价格便宜得可笑。"

小主,

一周后,杭州西湖区文三路的一栋五层小楼挂上了新牌子:"卓氏互联网研究中心"。没有剪彩仪式,没有媒体采访,这个后来被称为"中国互联网摇篮"的机构就这样静悄悄地成立了。

马云站在楼顶天台,望着不远处杭州电子工业学院的校舍,心情复杂。一个月前,他还是个为翻译社房租发愁的英语老师;现在,他口袋里装着50万美元支票,身后是一支由卓氏集团顶尖工程师组成的团队。

"怎么,马老师不适应身份的转变?"赵志刚递给他一杯咖啡,笑着问道。

马云接过咖啡,苦笑一声:"赵总,说实话,我压力很大。卓董事长如此信任我,但我甚至不确定该从哪里开始。"

"老板看人一向很准。"赵志刚靠在栏杆上,"他说你是中国最懂互联网的人之一。"

"我?"马云差点被咖啡呛到,"我只去过几次美国,用过几次电子邮件而已!"

赵志刚神秘地笑了:"老板说,懂得多少技术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否看到互联网将如何改变普通人的生活。他说你有一种'用户思维',这是工程师们最缺乏的。"

马云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过去几周,他几乎每晚都在研读卓西度派人送来的英文资料——从网景浏览器到亚马逊网上书店,从AOL到雅虎。一个模糊的想法正在他脑海中成形:也许互联网真正的力量不是技术本身,而是它如何重构人与人之间的连接方式?

"对了,"赵志刚突然想起什么,"老板让我转告你,下周他会来杭州,希望看到一些'具体进展'。"

马云的手指紧紧攥住咖啡杯。50万美元,顶尖技术团队,现在又是限期汇报。卓西度的信任不是无条件的,他需要看到回报。

当天晚上,马云召集了整个技术团队开会。会议室的白板上很快写满了各种创意:在线黄页、电子邮件服务、信息论坛...但每一个想法都被他自己否决了。

"不够颠覆,"马云摇着头,"卓董事长要的不是改良,是革命。"

凌晨两点,当其他人都已疲惫不堪时,马云突然跳起来,抓起马克笔在白板中央画了一个大圆圈。

"电子商务!"他的声音因兴奋而颤抖,"不是简单地把商品目录搬到网上,而是重建整个商业交易流程!买家和卖家可以直接联系,不受地域限制,中间环节减少,效率提高十倍!"

技术团队的负责人陈亮皱起眉头:"马老师,这想法太超前了。国内现在连基本的网络支付系统都没有,信用卡都没普及,怎么做电子商务?"

马云却越说越兴奋:"正因为没有,才是机会!我们可以先从信息平台做起,让企业免费发布产品信息,培养用户习惯。等基础设施成熟了,再逐步过渡到交易环节..."

会议一直持续到天亮。当第一缕阳光透过窗户照进会议室时,一份名为"中国商品交易网"的初步方案已经成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