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演义武王伐纣——牧野之战

百战安澜 施澜 2773 字 16天前

27日清晨,在牧地,周武王庄严誓师,向天祷告,以正义之气激发周军及诸侯的军队士气,联军士气大振。28日拂晓,联军进至牧野。

此时,将精锐力量战车军团派往南方征服蛮夷的商都朝歌城内兵力空虚。朝歌方面,第一批紧急军情前脚刚传到朝歌,伐商联军后脚就跟着来了,着实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朝歌城内没有足够的精兵可以破敌,而且也没有可用的战车,单靠步兵,很难和冲击力强大的战车阵相抗衡,更何况周军士气正锐。帝辛惊闻周军来袭,只好仓促武装大批奴隶、战俘,连同守卫国都的军队共十七万,开赴牧野迎战,这也是周国兵力的数倍。

牧野战场,双方摆开阵仗,军旗咧咧,在封神演义中,双方都目视对方,但周军精锐,商朝军队由于是奴隶、战俘组成参差不齐,兵无战心。周武王与商纣王都述说对方的不义之处,于是在擂鼓声声中,交战开始。

在战初,周军先由吕尚率数百名精兵上前挑战,震慑商军并冲乱其阵脚,在阵后看到前军取得胜利,于是周武王亲率主力跟进冲杀,周军士气高昂,在不断地冲击中将商军的阵形彻底打乱。

商军中的奴隶和战俘全无斗志,纷纷倒戈,帝辛既然强迫这些奴隶和战俘上战场,自然会在后方以亲信部队押送,防范他们反叛或逃跑。这些少量忠心的禁卫军,也是帝辛手中最后的底牌。

然而前方的军队在周军的强大冲击下慌不择路地往回跑,遭到了后方精兵的阻拦。好汉不敌人多,在人潮的冲击下,这些武士也阵脚不稳。奴隶们为了逃命,加上被后面人潮推动,于是倒戈相向,许多人调转武器,冲在前面替周军开路,这就是典故“阵前倒戈”的出处。再加上身后联军的战车、甲士、步兵一层层的进攻,帝辛的最后一道阵线也守不住了,不得不快马加鞭,逃离战场。

商军残余的抵抗仍然持续了一天,但已无力挽回局面。帝辛见大势已去,返回朝歌,在不甘和悔恨中,登上自己建造的鹿台,以熊熊烈火绝望而死,没让加诸于姬昌的行为回到自身,也算救赎自己的罪孽,自此商朝正式灭亡。

周武王赶到鹿台时,用短剑击刺帝辛的尸体,并亲自斩其头颅悬旗示众。另有一百多个商朝的大臣贵族被俘。他们后来被带回周京,作为武王祭祖的人牲而被杀死,这点于商汤灭夏时有所不同。

第二天,武王在几个将帅的簇拥下,在商宫中举行了盛大的“受命”的仪式,登基为天下的共主。

但攻克殷都并不意味着战争的结束,更重要的任务是消灭东方的商朝残余势力。按照事先的方略,联军随即兵分四路,向东南方进发,去征讨商的残部和忠于商的方国。

剩下的商军由于后方根据地已经失掉,前方又处于敌对夷人的包围下,实为两面受敌,经过激烈战斗,也大部被击溃。史称周军驱逐商朝大将蜚廉(即后世传说中的黄飞虎)于海滨而杀之,可见战线已经拉长到了东海。

战争影响

牧野之战周武王大获全胜,被杀死的商人有十八万之多,被掳为奴隶的有三十三万,这么大的数量不都是军人,还有有大量的平民,周人还在商人的国土上大肆捕猎,虎、熊、犀牛、鹿等动物仅在武王名下就被猎杀了一万多头,并掠夺了大量的珠宝财物,仅佩玉就达到十八万块。

不到两个月内,主要的战斗已经结束。四月中旬。武王在商都建立祭室,向列祖列宗告捷。祭室的地点就选在牧野,正是这个地方,奠定了周朝八百年的大业。后来武王建都镐京,大封天下,与封神有异曲同工之意。

因殷商遗民众多,周武王并没有完全消灭商朝的残余势力,把商朝原领地的一部分作为帝辛之子武庚的封地,建立殷国,作为商朝的延续,就是后来的春秋时期的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