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大平县的商业红利,保安二团

“而且还有外县,也可以去开拓市场嘛。”

“你一个铁匠铺,能打多少农具?”

“小打小闹没意思,要办就办农具厂。”

“而且还要引进机器设备,提高在生产上的效率,从而提高产量和利润率。”

陈有善:“???”

众绅士:“???”

没有理会众人的震惊,他又扭头看向了一旁眉头微皱的汤会计:“老汤,回头给陈副总的生铁,走内部价。”

“比定下的出厂价,低五个点。”

“自己人,要关照的。”

“是。”

汤会计急忙应着,而后又冲着一脸懵逼的陈有善笑了笑。

这老小子,这是因祸得福了呀。

这功夫,陈有善也终于回过神来,脸上激动不可思议的表情掺杂在一起,整个人显得茫然无措。

“县长,这、这事儿您看,我……”

“好了,坐下说。”

梅县长冲他摆了摆手,目光又从众士绅脸上环顾了一圈:“各位,陈副总依托咱们的炼铁厂,制造农具的想法非常好。”

“不但帮铁厂解决了一部分销量,最关键的是,将来他的农具厂做大做强,也能给县公署带来大量税收,还促进了大平的农业发展。”

“于他个人而言,也能通过农具厂,拿到不菲的利润。”

“这是什么?这是四赢的局面,是大好事!”

梅县长的话掷地有声。

陈有善的胸膛,也随着他这番话,不由得挺直起来。

在座的一帮士绅,也都露出了恍然大悟的表情。

怪不得梅县长,要给陈有善这家伙内部价呢,原来这事儿还有这么多说道。

“而且我相信,只要经营好这座农具厂,农具厂带给陈副总的收益,用不了多久,就会超过那三千亩地,带给他的租金收益。”

兜了个圈,把话题绕了回来。

梅坚毅继续道:“所以今天把大家召集到县公署,为的就是说这件事儿。”

“不要总把我们的眼光,局限在田租那三瓜两枣上。”

“就算是收三成租子,凭借你们手里的那千八百亩的耕地,一年又能收多少租子?”

“但是经商不一样。”

“长远的不说,就拿今天的大平县举例。”

“人口暴增,因为有厂矿存在,老百姓的手头也宽裕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