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6章 攘外必先安内?

“除了国力上的不足而不敢对日宣战,我看在蒋委员长的心里,还有别的什么重要原因吧!”

“在蒋委员长的心中,恐怕有比抵抗日本人更重要的事情吧!”

赵刚说完之后,扭头就看向了楚云飞,意思已经很明显了,就是在说之前老蒋发动国共内战的事情!”

楚云飞也听出来了赵刚这话的意思,不好意思的笑了笑。

“蒋校长在演讲中说攘外必先安内,统一方能御侮,我感觉在当时那个环境下并没有错!”

“自古未有国贼在内不先去之,而能外御其侮者,民国一十八也就是1929年的时候,全国形式上的统一刚刚完成。”

“当时,内有地方势力环伺于侧,你们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又强势崛起,外有不平等条约的重重枷锁及日本等列强虎视眈眈。”

“1929年下半年,我们又与苏联在中东路问题上发生争端,内外交困之下,校长才以“反帝”、取消不平等条约为辞,将攘外和安内问题并提,我认为是完全正确的。”

“同年7月的时候,校长他发表的讲演我楚云飞至今都还记得。”

“校长在演讲中讲到:不平等条约已成为全国惟一之敌视,我们奋斗以求达到,固非难事,惟有一最大前提,即应永久拥护国民政府,俾有中心力量!”

“吾人前半期革命,对象为军阀,后半期为帝国主义,军阀恶贯满盈,吾人只须以破坏工作,表示民众力量,即可打倒,但对抗帝国主义,非培养真实力量努力建设秩序,并示人以集中统一之实际不可!”

这些话,针对不平等条约及日本等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以“集中统一”、“建设秩序”为抵抗外侮的“最大前提”,和我们历史上出现的几次“安内攘外”主张倒是非常的契合!”

“其实在我们中国之前的历史上,就出现过很多次攘外必先安内这样的例子。”

“当一个国家内外交困,面临重大统治危机时,历代统治者为应付危机、维护统治,常常以安内为中心,“安内”“攘外”并举,这完全是一众非常正确的的方法。”

“南宋的理学家朱熹在农民起义和金兵入侵的双重压力下,就提出过先“安内”后“攘外”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