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草种的选择,李安然也已经做好了准备。

他总共准备了三种适合喂养动物的牧草,分别是紫花苜蓿、黑麦草和玉米草。

这几种草料都是他在虚拟世界中遇到并经由李安澜的创新思维通过非传统的混合方式进行育种改良的结果——虽然不是科学上的严格意义,但这种特殊的方法确保了它们的特性和传统草类有显着的不同,不论是生产效率,对土壤及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或是营养价值,都较原有种类有所提升。

尽管在育种过程中的某些步骤采用了特殊的‘加速’手段,但结果显然是好的!

此外,这些改进后的种子已经是准备就绪的状态,但是采用水培这种栽培方式则是李安楠首次提出的创意,甚至连他自己在其它项目的基地中都没有实施过这种方法。

选择不立即应用并不是因为偏好问题,而在于白店村当前环境和基础设施条件过于苛刻。

若在开放土地种植这些改良过的植物,即使具备强大的环境适应能力,面对当地不利的天气条件加上村民们对生态知识的匮乏,很可能刚播种的作物会迅速遭受损害甚至全部毁坏,更不用说曾有把用来种植的粮食都吃掉了的情形出现。

更重要的是,水培技术不仅具有极高的产量,还大大缩短了牧草的成长周期。

通过李安楠的多代试验和改进,最速生的一种草类只需8天时间就能成熟,而生长最慢的一类也不过需时12天。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更重要的是,这一栽培技术是在无土壤条件下完成的,只需要保证有合适的容器、温度、湿度以及足够的光照,对于技术的要求并非难以企及。

当然,李安楠现有的技能不仅仅限于种植草类或简单的牧草。利用他的方法,在室内培育粮食也是可能的,但他并没有打算一下子就追求最大的成效。

正如之前与田福军交谈中所表达的,李安然认为他所能做的只是给予一个机会;真正能否把握机会,改变命运的关键仍在于当地村民自己。

幸运的是,有像田福军这样的官员存在,愿意为了村民的真实福祉而努力。只要项目的可行性得到验证,李安然相信会有更多的人加入到改变现状的行列中来。

推广工作虽然会有困难,但也应当是能克服的。李安然清楚,他之所以努力推动这个项目,一方面是出于上层领导的期望,另一方面则是为了报答田润叶的父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