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一建好,家具便开始陆续搬入。

首先享受到新学校便利的不是学生,而是像田润叶这样的知青。

当天下午,他们就搬进了学校的宿舍。虽然生活条件还不及林场大院,但总比住在乡亲家要好得多。

知青们都知道改善他们生活的幕后功臣是谁,因此对李安然充满感激。当晚,田润叶他们非要请李安然吃饭,不然绝不罢休。

李安然干脆没离开,和英子一起帮忙搬东西,然后被田润叶请进他们的房间。

“安然,这次回老家探亲,我把你教我的砖窑和水泥窑的事告诉了爸爸和二爸。”田润叶眨着明亮的大眼睛看着李安然,“没想到他们竟然也看到了有关你的报道,本来就对这两个项目挺感兴趣的。”

“我回家后,按你说的方法和他们谈了谈。爸爸和二爸觉得,水泥窑的技术还存在一些问题,但砖窑相对容易一些,于是他们尝试着建了一座砖窑。”

“虽然遇到了一些小问题,但你已经把关键技术讲得很清楚,最后成功烧出了一窑砖,质量还不错。爸爸和二爸都让我一定要谢谢你。”

“不必这么客气。”李安然摇摇头,“凭你们那里的地理条件,即使没有我也早晚有人会想到这些项目。实际上,你的家乡更适合做砖窑,最大的挑战就是销售问题。”

“销售不是问题。”田润叶坚定地摇了摇头,“二爸在当地有些人脉,只要红砖质量过关,销路不成问题。”

李安然并不怀疑这一点。虽然现在是1974年,大环境还不是很稳定,但全国各地的基础建设并没有完全停止。

特别是三线建设从六十年代已经开始,持续了二十多年。三线地区主要在西南和西北,那里人口稀少,经济落后,交通、通信、电力设施不完善,大型机械设备也很缺乏。为了保密,许多企事业单位的建设地点都在深山峡谷或大漠荒原,给施工带来了很大困难。

田润叶的老家双水村就在西北,不论是本地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是三线建设,都需要大量的红砖。如果真敢去干,根本不用担心销路。何况,《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安就是靠着砖窑发家致富的,那个时候竞争远比现在激烈,而且销售渠道也十分有限,但他依然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