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领导,我今天来就是为了这个好消息来的。”李主任随即报告了试车成功的经过,以及接下来的安排。
“哦?这么快?”大领导略有疑虑,看向一旁的秘书。
“是的,虽然车还没完全完工,但现在已能在路上跑动。”秘书陈立即应答道:“我亲眼看见他们开着车在工厂跑了好几圈,确实是很新的一款车型。”
“真是个好新闻!”大领导情绪舒畅了些,“一个老技工,响应国家号召到农村参加社会主义建设改造,贡献自己的力量;另一个则是他的儿子,两人合作设计出适合当地的交通工具与农业机械。这说明,民众的创造力是无穷的!人民群众的实践能力也是不可小觑的!”
“对了,有这样优秀的人才,你们工厂总该有所表示吧?”
“那是自然的,厂里奖给他1000元奖金。”李主任赶忙说。
“仅此而已?”大领导显得不太满意,“对于这样的人才,难道不应该想办法把他留在身边发展吗?”
“大领导,这的确是我考虑过的,可是……”李主任露出无奈的表情。
“可是究竟什么原因呢?难道还想靠资历排队?”大领导明显误会了,“现在是什么时代了,按资历排序这套落后的思想早就该抛弃了。应该是能力强的人上,能力差的人下,这样工厂才能办得好!”
“不是的,大领导,真的不是这个原因。”李主任急忙解释道,“李安然的父亲李景江,我已经把他提拔为戈委会的副主任了,不仅负责车辆研发,还有车队和保卫科的工作。”
“那个李安然呢?他不是插队青年吗?怎么就不能调回厂里来呢?”大领导不解,他觉得这事对李主任来说不过是一个电话的事。
“大领导,这事儿真的不能怪我。”李主任立即为自已辩解,“我坦白地说,在车子还没研发出来之前,我就打算这样安排。小李虽然年轻,但他有干劲,有学问,有能力,这样的人才我当然不舍得放过。”
“但是无论是之前还是现在,不管我怎么争取,您猜结果如何?”“怎么样?是不是嫌工作不好?”大领导迷惑地问。
“不是不是,小李的思想觉悟非常高。”李主任连忙摇头,“他说要响应号召到农村去,因为那里是广阔的天地,大有可为!他还说,既然已经去了,就绝不能半途而废。”
“这次他回家表面上是探亲,实际上是带任务回来的。目的是想和轧钢厂合作,帮助解决他插队的地方的各种问题。他设计的三款车型,实话说,就是因为怕厂里不答应才拿出来做条件的。”
……(求鲜花)……
大领导听后沉默了,他没想到这个叫李安然的知青居然有这么高的觉悟。
“等一下,李安然?这个名字听起来很耳熟啊。”大领导望向自己的秘书。
“领导,李安然就是之前上过两次报纸的那位。”陈秘书连忙提醒。
“原来是他,这就难怪了!”大领导的脸上露出欣慰和赞赏的神情,“这些年很多高中生、初中生响应号召去农村接受再教育,但真正做出成绩的不多。”
“李安然是帮着村里建了砖窑和水泥窑,现在又自己设计制造农机设备和适应当地需求的车辆。这份能力令人赞叹,这种觉悟更令人敬佩!好啊,太好了!”
说到这里,大领导不由自主地将李安然与何雨柱作了个对比,发现真的没法比!
“领导说得很对,我也有同感。”李主任点头道,“所以得知这事后,我马上成立了攻关小组,并给予最大的支持,包括物资、人力和设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