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过洋牵星图

一品丫鬟 非鱼耶 1827 字 1个月前

周锦堂看着他,微微一笑,然后若有所思地说:“睡大觉?这手上的亏空可只会增,不会减啊,王兄!”

“大哥,难道你有财路?”王五四阴笑一声,“哦?你们府中的那个小丫鬟?”

“她一幅画咱俩就挣了五百两,让她多画几幅在街头叫卖,那岂不是?嗯?哈哈哈哈哈哈!”周锦堂和王五四齐声大笑起来,心中盘算着,这比赌博来钱还快啊,翻身改命就在此一举了。

造船厂最高处的指挥塔里,周惟一吃饱喝足,还不忘舔舔手指:“这糕点的确是美味啊!我累了,容我休息一会儿。”

候在一旁的小太监赶紧搬来大大的软垫,铺设在宽大的椅子上,小心翼翼地侍候着周惟一躺下。远处,三宝太监正带着一帮人登上宝船四处查漏补缺。

周惟一盯着眼前的宝船,记忆不禁拉回到六百多年后她游历南京古造船厂的一幕幕情景:高大的牌楼、仿造的宝船、各种造型的船工雕塑,还有高大巍峨的郑和铜像,长长的汉白玉使节墙……

戴着“小蜜蜂”的导游小姐姐,绘声绘色地讲解着:“这广场最西边,就是连接西广场的三个水塘——宝船厂船坞遗址了。造船时将水排出,关上闸门,在船坞里施工;船造好后,开闸进水,将船体浮起,放船入江。

导游边走边讲解,周惟一也饶有兴趣地竖着耳朵边看边听:“明朝时,这一带江汊纵横,地势开阔,直通长江,后被选中辟建为宝船厂。当年宝船厂占地1000余亩,开作塘(船坞)七条,史载大型宝船“悉数建造于宝船厂”,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皇家造船厂,能同时开工建造近百条大小宝船。”

“接下来带大家参观的是碑廊:毫不夸张地说“中国从这里走向世界”,碑廊详细记载了郑和下西洋的背景、过程、意义、以及所到之处等等。这里详细展示了古《航海图》《牵星图》;最重要的五块碑的复制品(下关天妃宫碑、太仓浏河镇碑、福建长乐碑、印度古里纪念碑、斯里兰卡锡兰山古碑);大型书法作品《海魂颂》;反映七下西洋所经地区风土人情及郑和故事的108块字画青铜碑刻。碑廊延绵200.5米,气派而庄重,大家有兴趣的可以慢慢游览品鉴。”

周惟一漫步在碑廊边,沿路细细观察,饶有兴趣地辨认上面的诗文,还不时拍照打卡,她还发了个朋友圈,惹来一堆人羡慕,点赞留言的都有好几十人呢。

小主,

据遗址公园上记载,郑和第一次下西洋就最远到达了古里(印度西海岸城市,今科泽科德),还访问了海岛国家如今的印度尼西亚。如果航速和导航问题解决不了,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啊。难道是我周惟一穿越过来才改变了历史,帮助郑和完成了这一壮举?

指挥塔里小憩的周惟一心里这么想着,翻了个身寻思,航速靠动力,导航是靠卫星,这得造出发动机和卫星才能解决啊,我就带了个脑子过来,连部手机都没有,这可如何是好?能画出航母,能画出火箭、卫星,可是这郑和郑大人也造不出来啊!我得再想想。

“小姐姐,这个牵星图听着挺高科技的,这也是郑和造的吗?”周惟一指着碑廊上铜铸牵星图问。

“这个啊,你算问对人了,这个啊全称叫做过洋牵星图,是由牵星板和牵星图组成。原理特别简单,就是当你在空旷的海上没有参照物时,只能通过比对天上恒星的位置来确定自己的航向和纬度。至于是谁发明的,历史上没有明确记载,也许是个普通的老渔民,也许是哪个海岛土着发明的,发明这个东西的人是个谜。反正不是我们的民族英雄郑和。你有兴趣可以在上网查查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