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的一周,讯然进入全面加班的阶段。每个人除了保证自己手头的项目正常运行,还要抽出时间来处理突发情况。
算法工程师没日没夜加班,核查软件部分,同时在Demo上测试,还原工厂里出现的问题。
徐文这周没去给杜老师家里,也没好好休息,所有时间都扑在翻看资料、研究硬件系统之上。母亲见徐文每天都加班,很是心疼,几次三番让他注意休息。可徐文看得越多,越是辗转难眠。他汇总了所有的项目细节,而后比对细节,心中只剩焦虑。
徐文拿着资料站在于彻的桌子旁边,一边叹气一边总结:“师兄,我查了现在咱们手里的项目,然后比对了算法和芯片性能。有些产品确实不着急要,但是量很小,生产周期不够这一批。如果贸然把小单子拼凑,可能会影响其他项目。”
“不能拼凑,不同时间的生产线也可能制造更多问题。”于彻接过资料,冲徐文摆了摆手,“你拉个凳子坐下说,站在我旁边我还得抬头。”
徐文前几天拿给于彻的特产还原封不动放在他桌子上,可想而知这几天有多辛苦。徐文从一旁的空位置拉过凳子,坐下后又往于彻身边挪了挪,怕占了过道、挡住其他人的去路,“那么大的量需要返工,肯定不是一次性能处理好。从打板测试再到批量生产,再快也得半个月时间。咱们和这些工厂的 ”
“我明白你的意思。”于彻也没抱希望,翻看资料不禁皱眉,“咱们现在不能确定是厂商制作的问题,因此只能先自己想应对措施。”
项目落地牵扯到许多环节,从算法设计,到芯片设计,再到打样调试,然后是修改后重新入厂,来回反复才能批量生产。这个过程是许多部门的配合合作,哪个环节出问题都可能导致最后不适配。
徐文看着于彻,清了清嗓子问,“那还有没有别的办法?”
“只能看杜老师的神通广大了。”于彻合上资料,与徐文四目相对,说,“类似的事情以前也发生过,当时有个甲方突然增加了几杯的订单量。杜老师随后去见了厂商,硬给咱们要回来了一个月的赶制时间。”
徐文对过去的事不太清楚,可他能想到杜弘然纵横捭阖的能力,“这次杜老师还要去见厂商?”
“杜老师伤还没好,怎么可能出远门?”
“那怎么办呢?”
“也别太担心,杜老师肯定能解决。只是项目出问题,最好能团队直接斡旋出解决方案。要是需要老师联系开口,说到底变成了人情债,早晚还得公司还。”
两人讨论工作,连午饭时间都加以利用。
于彻随手打开徐文给他的特产肉干,拿了些递给徐文:“你也吃点东西。后面几天你可能还得帮其他同事做些测试的工作,辛苦了。”
突发事件,杜弘然需要和上下游公司开会,需要与合伙人说明目前的情况,需要对下一步项目调整进行预判。与此同时,他在学校里还有课程,雷打不动,不能因公司的繁忙而耽误教学。